發力智能汽車:蘋果谷歌需面對三大難題
對于車載系統來說最重頭的要數語音控制。谷歌在這方面 略勝一籌。因為蘋果的Siri需要將語音信息傳輸到云端進行分析,但安卓系統是在本地進行語音分析的,分析之后再將文字內容上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184.htm雖然Android Auto在發布時間上晚于CarPlay,但谷歌卻搶先于蘋果聯合多家汽車廠商成立了汽車開放聯盟,定制適合聯盟汽車的安卓車載系統軟硬件。
而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方面的確先下一城。
谷歌高級產品副總裁Sundar Pichai闡述了谷歌無人駕駛技術的初衷:在美國,每年會有兩萬多人死于車禍,平均每年有超過25%的車禍都是因為駕駛員一邊開車一邊操作手機。而谷歌就是要將駕駛者從用手直接操作手機這個危險動作中解救出來。基于豐田普銳斯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行駛超過100w英里。谷歌自己設計制造的自動駕駛原型車也計劃上路。
蘋果:與其妥協車企 不如自己造車
與谷歌不同的是,蘋果的CarPlay并沒有授權給汽車廠商,把iOS系統像安卓系統那樣植入到車載電腦中。這樣的安排恐怕是給日后蘋果自己的硬件留位置。
封閉生態圈除了內容僅限于蘋果自身,還體現在CarPlay目前只能通過閃電端口連接,這意味著要想使用CarPlay系統,駕駛員必須使用iPhone。如此費勁心思的擴張自己的產品也是蘋果一貫的風格。
以沃爾沃為例,CarPlay與沃爾沃自身用戶界面的關系是無縫銜接,而不是替代。這相當于在汽車原有平臺上加了一個高級配置。整個系統并未被蘋果顛覆。這種合作方式也掃除了汽車廠商受制于蘋果的顧慮。沃爾沃高級副總裁萊克斯表示:“蘋果的介入絕不會讓沃爾沃喪失對車聯網系統的控制權。”
從成本角度來說,CarPlay對于蘋果的成本只有開發費用,對于車企的成本也只有閃電接口的授權費。這種雙贏應該是蘋果快速進入車載領域奪取市場的手段而不是對傳統汽車廠商的妥協。
但也由于CarPlay沒有控制車載主機,它在不同車型上的體驗是不一樣的。
離蘋果發布會還有不到十天,外界也開始猜測蘋果帶給世界的將遠不止CarPlay。英國《金融時報》等外媒早些時候曾報道蘋果擁有一個秘密的汽車工程師與設計師團隊,正在研制電動汽車。
更有消息稱,蘋果名為“Project Titan”的電動車項目研發中心就設在加利福尼亞州Sunnyvale的一處隱蔽場館當中,并準備在2020年投入生產。
而蘋果高級副總裁Jeff Williams近日肯定了:“汽車是終極的移動設備。”這似乎也暗示著蘋果自主設計汽車的可能性。眾所周知的是,喬布斯生前就曾打算開發自主品牌汽車iCar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