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進軍中國光伏:玩“噱頭” 還是動真格?
而中環股份與SunPower“修成正果”走到一起的故事,則還要追溯到2012年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3322.htm彼時,SunPower決定采購中環股份子公司—環歐國際以鉆石線切割工藝制造的N型單晶硅片(CZ單晶硅片、CFZ單晶硅片),用以生產其“看家”產品之一—高效單晶光伏組件。
很快,這一合作呈現了驚人的效果。在中國光伏恰處“寒冬”的2013年,中環股份卻實現主營業務出口增長632.87%(出口額達13億元)。盡管中環股份曾強調,其N型硅片還銷往了日本及我國臺灣,但業界仍固執地認為,獲得石油巨頭道達爾力挺的SunPower,才是中環股份的最大客戶,且沒有之一。
也許是情投意合,亦或是正逢其時,嘗到了甜頭的中環股份決心與SunPower并肩開拓彼時剛剛萌芽,但很快便躍居全球增長第一的中國光伏應用市場。
作為雙方在中國合作開拓光伏應用市場的“橋頭堡”,2012年底,中環股份決定出資1.6億元在內蒙古自治區設立華夏聚光(內蒙古)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占股40%。
而幾乎與如今的四川晟天新能源股權架構如出一轍,華夏聚光的股東名單中,不僅有彼時首次亮相中國的SunPower,亦有對光伏項目開發順利與否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地方利益代表”—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呼和浩特市金橋城建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此外,令“內蒙項目”乃至此后“四川項目”顯得更加“性感”的是:在投資開發光伏電站,并承諾在內蒙古投建低倍聚光系統產線(現產能約為300兆瓦/年)的同時,中環股份還宣稱,區別于我國光伏發電采用的普遍技術路線,其電站開發將全部采用“基于中環股份CFZ的SunPower高效光伏組件+SunPower低倍聚光系統(C7)”的方式開發,甚至還“揚言”,當一些條件達成后(本地化生產、電站規模等),這一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能夠攤薄至0.4元/度以下。
盡管業界至今仍以“并沒有具體且足夠的數據支撐、證實0.4元/度可實現”為由,表示對“中環股份+SunPower”模式的質疑,但人們終究看到了“華夏聚光計劃在2017年前,于內蒙古開發7.5吉瓦光伏電站”以及“四川晟天新能源將在四川省規劃開發3GW光伏電站,長期建設目標超10吉瓦”的巨幅藍圖。
SunPower牽線,蘋果攜手中環
有了愉快的合作加之宏偉藍圖,SunPower似乎愈發樂于在中國市場及與中環股份的合作中投入精力。
這次,SunPower還拉來一個高副帥哥們兒—蘋果。
可以想象,SunPower正是蘋果與中環股份相識的“牽線人”。而談及SunPower與蘋果的關系,業界分析人士則更愿精準地將其定位在“緊密”與“不緊密”之間。
其中,“緊密”在于,SunPower為不少的蘋果在美國的辦公場所、數據中心興建了配套的光伏發電站;而“不緊密”則在于,蘋果不僅僅收購SunPower興建的光伏電站,且SunPower在美國類似蘋果的合作伙伴,亦有谷歌(google)等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