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京東方進軍存儲芯片市場,看起來很美好?
近日,有韓國媒體“中央日報日文版”報道,我國液晶面板廠京東方 (BOE)有意進軍存儲器芯片行業,引發市場關注。受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以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等利好政策的助推,今年以來包括存儲芯片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熱度不斷升高,據悉積極爭取設立DRAM廠的地方政府已達6家。由于全球存儲產業正處于轉型期,加之市場廣闊,即使行業已趨于高度壟斷,如果政策到位、措施得當,未來中國切入存儲產業,依然存在機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716.htm中國積極介入存儲產業
“作為四大通用芯片之一,發展存儲芯片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對電子產品來說,它就像糧食一樣不可或缺。它與數據相伴而生,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會需要存儲芯片。”華芯半導體總裁高傳貴強調存儲產業重要性時向記者指出。而且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存儲產業與信息安全等息息相關。通信基帶芯片固然十分重要,也是目前中國IC行業取得重要進步的領域,但是其整個市場加起來也才300億美元左右,而全球存儲器市場卻高達800億美元,中國每年進口的存儲芯片就達600億美元。發展存儲器,可以說是戰略性產業中的重要一環。

因此,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之后,集成電路行業引發了一輪高速成長,發展存儲產業受到格外重視。今年3月武岳峰資本宣布以6.4億美元并購在美國上市的芯成半導體,便是中國向存儲產業進軍的重要一步。此外,2014年武漢新芯與美國飛索半導(Spansion)簽約,聯合研發生產3D NAND;中芯國際自主研發的38納米 NAND閃存工藝準備就緒,開始為客戶提供代工服務。這些都是中國在發展儲存產業時取得的進展。京東方進軍存儲產業則是這一背景下最新的一條消息。不過記者致電京東方,該公司給予了否定性的答復。盡管如此,中國發展存儲產業的動力和信心已十分明顯。
據悉,目前已有6家地方政府正在積極爭取設立DRAM廠,整合上游廠商發展出具中國自有技術并聯合中、下游的產業,構成一條龍的供應鏈,形成群聚效應,進而推進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進一步成長。
韓國產業研究院(KIET)研究員Ju Dae-Yeon認為,液晶面板和半導體的工藝制程上有很多相似點。京東方進入存儲產業存在機會。DRAMeXchange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的DRAM消化量金額為102億美金,占全球營業額約20%,龐大內需就足以撐起中國DRAM產業的發展。
從低容量存儲切入存機會
當然,中國發展存儲產業并不容易。目前全球存儲業已經進入高度壟斷時代。根據美光公司提供的一組數據,2008年全球前五大存儲芯片公司,包括三星、海力士、美光、閃迪、爾必達,總營收為整個市場的75%。而過去12個月(美光2013年第三財季至2014年第二財季),全球前五大存儲芯片公司,包括三星、美光、SK海力士、東芝、閃迪,總營收已占整個市場的95%。在DRAM產業方面,三星、SK海力士、美光紛紛搶進20納米制程世代,業界原本預期20納米制程是DRAM產業最后一個制程世代,目前各家DRAM大廠又在積極投入研發1x納米制程,希望能夠突破瓶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包括京東方在內的中國企業進入這個競爭激烈的存儲產業并不容易。
對此,高傳貴指出,從產業機會上看,存儲產業的生產工藝進入20nm時代,雖然前進的腳步開始放慢,它仍在不斷發展進步,新技術、新工藝、新的產品形態不斷涌現,工藝縮減,性能提高,功耗降低,仍然具有極大的市場活力,仍然擁有大量可以深入挖掘的發展空間。既然整體產業仍然還有如此之大的縱深,中國企業當然具有大量的發展機會。從市場機會上看,中國企業也完全有能力把DRAM做好。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DRAM又是最接近用戶的電子零部件產品,而且技術工藝成熟,商業模式穩定。雖然目前三星、現代、美光三大企業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在那些新興行業與細分市場里。
另據市場人士指出,目前三星、東芝、海力士、美光全力搶攻高容量NAND Flash,退出低容量NAND Flash行列,但在物聯網快速崛起下,低容量NAND Flash需求暴增,開始呈現供不應求的景況。這個市場空間可以成為中國企業進軍存儲市場的灘頭陣地。低容量NAND Flash芯片主要是指8Gb容量以下產品,主要應用在電視、機上盒、功能型手機、車用電子等市場,國際大廠近年來把重心放在產值更大的高容量市場,陸續退出低容量芯片。
pic相關文章:pic是什么
存儲器相關文章:存儲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