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放緩 大公司與開源硬件公司冰火兩重天
那如果莫爾定律的時間從18個月減緩到36個月呢?這些小公司就有了收益的可能。就像右圖顯示的那樣,黃色區域代表的就是有收益的區間。事實上,如果摩爾定律的速度再減緩,小公司的進步再加速,黃色的收益區域面積還會擴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2435.htm曾經,你會覺得這是異想天開。但現在,這正在發生。摩爾定律正在減速。許多分析師和評論家最近警告說,指數增長的微電子時代即將結束。一個事實是, 1990年,晶體管數量是每18個月翻一番; 今天,這種個速度是24個月或以上。 也許不久,將放緩至36個月,最終他們會出現一個有效的停頓。
那時又會怎樣呢?那一天,可能你將無法在第二年購買到更好的電腦,可能你購買下一個閃存驅動器的花費相同,可能你沒辦法期待下一個手機性能更強大。那時候,你購買的電子產品,可能“能用”很多年,電腦、手機或者其他的電子產品都能和手表、手勢一樣,都能成為傳家寶。
當然,它更深遠的意義在于,他預示了許多創新的小企業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提供性能更好的產品,在產品推出2-3年后有可能開始盈利。
此外,這也意味著一個更大的標準化平臺的誕生。十年前,設計、生產一個標準的平板電腦或手機底盤,提供可以更換的零部件,很可笑。但現在,Google的 Project Ara做到了。
未來,即使是小公司,也有機會做出這樣的平臺。大公司可以選擇繼續閉源,但就逼迫著他們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平臺,提供底層基礎設施,建立生態,不斷優化產品。但結果就會發現,這是徒勞。他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改善產品設計上。因此,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開源硬件,就像現在很多企業選擇開源軟件一樣。
我能預見另一個變化是,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 (FPGA)會像現在的CPU一樣重要。原因很簡單:由于晶體管縮小到原子層面,在制造過程中出現缺陷必將變得更加普遍。 使用CPU,這樣的瑕疵就會影響整個設備運行。但使用FPGA,就可以設計電路的物理布線,有效規避小缺陷帶來的大損失。此外,使用FPGA也會方便硬件之間互相分享硬件描述語言文件。
另一個可喜的變化是維修文化回歸。那個時候,從購買之日起五年內,更換破舊的電子產品配件將不會顯得愚蠢,因為你更換的零件基本和你買的時候性能、價格差不多。這都將促使開源硬件生態。
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有所體現,最顯著的案例就是Arduino。Arduino的開發板基本都是基于2005年的產品設計的。這種穩定性也促使其不斷增長。另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的山寨現象。中國的山寨企業多是小公司,依靠穩定的平臺、“社區分享”,以很少的經費創造了很多神奇的結果。
在未來,還會有很多類似的開源硬件生態系統的生根、發芽、結果。
不可否認,摩爾定律放緩,對大公司來說,是個悲劇,但對于羽翼未豐的開源硬件公司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
加速度計相關文章:加速度計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