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以“互聯網思維”開啟轉型之路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胡桉桐斷定:以汽車、消費類電子、快消產品為典型代表的離散制造業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快,比誰能制造的更快,供貨周期更短。當前市場上,30%的汽車消費者已經在消費前選定了自己心儀的顏色,內飾、座椅等個性化細節,然后翹首企盼自己心儀的汽車盡快交付,盡快體驗。而這一特點正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中蔓延。這就是誰也躲不過的互聯網經濟特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0548.htm中國機遇
很多中國制造業企業常常陷于壓縮生產成本的惡性循環而難以自拔,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要改造工藝,實現更為先進的自動化,達到國際化高標準的質量管理控制水平,這些都意味著額外的成本開支。但他們并沒有想清楚的是,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就做不到與互聯網經濟大勢向匹配的,在制造端足夠的快速反應能力。那隨著市場需求變化的加劇,靠一味地低成本制造,路只能越走越窄。如果在市場上拿不到利潤,就沒辦法再進行投資。一旦產品不再符合市場需求,退出是必然的選擇,企業主失去的不只是錢,而是整個業務。值得慶幸的是,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推動制造業轉型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順應發展的企業必將取得競爭上的優勢,反之,反應遲緩的企業自然逐漸掉隊,直至退出競爭。
數字化工廠對于西門子而言,同樣將是一個需要發展過程的大事業,這個周期也許是20年。在這樣的事業中,胡桉桐先生尤其對軟件發展的貢獻力最為看好。他說:“軟件能給工業帶來的改變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嘆為觀止。比如工程師拿著iPad在工廠中巡視,iPad中顯示的數字化世界能對他的各項工作提供報告和指引,那是一種多么酷的體驗呀!”數字化工廠,就是西門子這一工業巨人用互聯網思維考慮未來工廠發展方向的核心方案,它體現出了制造的演進服務于市場需求變遷的哲學思想,也開啟了有效支撐互聯網經濟發展大勢深度實踐的序幕。生產制造這個環節是否會在未來某一時刻,成為制造業企業自身在互聯網經濟語境下競爭的發展瓶頸,也直接勾勒了誰將在未來競爭中最終勝出或出局的基本態勢。
另外,胡桉桐也再次強調,“中國制造業市場對于實踐數字化工廠愿景目標的意義重大,這里是世界工廠,西門子已經把中國市場單獨作為一個業務區域進行管理,這里的發展與成功對于西門子而言,意義重大。”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胡桉桐的話:西門子中國版的數字化工廠的實踐成功與否,將是西門子推進其互聯網經濟下,數字化工廠的價值論斷的最大機遇與考驗。
西門子plc相關文章:西門子plc視頻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