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頻頻戰略收縮 能否成功轉型自救?
編者按:索尼通過對手機、電視業務的獨立運營,對視頻、音頻業務的剝離,能成功轉型自救嗎?
作為消費電子領域曾經的領導企業之一,索尼曾經為消費者帶來了Walkman、VAIO、AIBO等工業設計出色的創新產品,而如今深陷虧損泥潭,屢屢傳出破產的傳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0480.htm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對筆者表示,索尼近年來的問題在于創新性不足。“在早期,索尼與其他的日系企業不太一樣,不像是一個精細制作、穩重保守的典型日本品牌,而更注重創新;但是從2009年左右到現在,索尼給人一種創新性不足的印象,并沒有能夠推出早期那些具有創新性、領先性的產品。”該人士說。
在張兵看來,產業鏈布局不完善和市場推廣營銷較為保守是索尼逐漸喪失優勢地位的原因。“以彩電為例,過去10年以及未來5~10年依然是液晶的時代,但是,包括索尼在內的所有日企在液晶產業鏈布局上是極不完整的,掌握的話語權較弱,自然在產業變局中處于下風。”張兵說。此外,索尼以及東芝、松下、夏普等日企推出的產品價格太高,在營銷推廣上也不夠親民,企業形象守舊古板,也拉開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目前索尼已經陷入“平庸、昂貴”狀態,從產品溢價方面來看,索尼產品比不上美國,而中國企業有著超強的成本控制能力,韓國企業則是不斷地通過產品升級換代來提升產品品質,索尼在家電和手機等領域已經喪失了競爭力。
“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競爭越來越激烈,戰略搖擺不定的索尼要想完成自救,難度非常大。”張兵對筆者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