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4能否引領新一輪存儲變革?
臺灣的DRAM產業曾經是臺灣科技界指標性產業,但近幾年DRAM的供需市場產生很大的變化。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是常見的內存組件。固態技術協會(JEDEC)于2012年9月正式公布最新的DDR DRAM標準,DDR4(第四代DDR DRAM)。距上一代DDR DRAM,也就是DDR3的發表,已有5年之久。對于產品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科技業而言,5年是非常久的時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9436.htm

?
標準DDR4模塊展示(圖片來源:www.techradar.com)
文/徐文芝
臺灣的DRAM產業曾經是臺灣科技界指標性產業,但近幾年DRAM的供需市場產生很大的變化。
2013年美光(Micron Technology Group)并購日本內存大廠爾必達(Elpida)后,全球DRAM生產幾乎由前三大公司: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以及美光所霸占,僥幸存活的少數廠商只能轉而幫其他大廠代工,或是改為生產具有市場利基的產品。如今行動裝置與物聯網重新帶動DRAM市場需求,朝向更小、更省電的方向邁進,若能掌握這股新趨勢,未來臺灣廠商在內存產業還是大有可為。
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是常見的內存組件。在處理器相關運作中,DRAM經常被用來當作數據與程序的主要暫存空間。相對于硬盤或是閃存(Flash Memory),DRAM具有訪問速度快、體積小、密度高等綜合優點,因此廣泛的使用在各式各樣現代的科技產品中,例如計算機、手機、游戲機、影音播放器等等。
自1970年英特爾(Intel)發表最早的商用DRAM芯片-Intel 1103開始,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與科技產品的演進,DRAM標準也從異步的DIP、EDO DRAM、同步的SDRM(Synchronous DRAM)、進展到上下緣皆可觸發的DDR DRAM(Double-Data Rate DRAM)。
每一代新的標準,目的不外乎是針對前一代做以下的改進:單位面積可容納更多的內存、數據傳輸的速度更快、以及更少的耗電量。更小、更快、更省電,是半導體產業永不停息的追求目標,當然DRAM也不例外。
固態技術協會(JEDEC)于2012年9月正式公布最新的DDR DRAM標準,DDR4(第四代DDR DRAM)。距上一代DDR DRAM,也就是DDR3的發表,已有5年之久。
對于產品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科技業而言,5年是非常久的時間。2007年6月第一代iPhone問世,同年DRAM產業宣布DDR3時代來臨;到了2012年,iPhone都已經推進到iPhone5了,DRAM才正式進入DDR4,相比之下DRAM的進步不得不說相當緩慢。
隨著行動裝置的盛行,個人計算機市場逐漸式微,加上缺乏可以刺激消費者積極更新設備的應用程序,這些因素都降低了大眾對新一代DRAM標準的渴望。
即使新標準看起來有更多優點,但無法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就沒有市場,新一代DRAM的需求若不顯著,DRAM廠對于投入資金研發新技術的意愿就顯得意興闌珊,新標準的制定也就不那么急迫了。
DDR4 PK DDR3
即使緩步前進,DDR4終究還是來到大家的面前。新的標準必定帶來新的氣象,讓我們來看看DDR4與DDR3有什么不同之處:

?
圖二:DDR4標準與DDR3標準簡單對照表(數據源:http://www.micron.com/products/dram/ddr3-to-ddr4)
儲存容量:單一的DDR4芯片擁有比DDR3多一倍的儲存空間,而每個DDR4模塊(module)最多可搭載8個DDR4芯片,比DDR3多一倍。也就是說,DDR4模塊的最大容量比DDR3多4倍。主板上相同的位置,DDR4可容納更大的內存容量;換個角度來說,在容量需求不變的情況下,DDR4所需的空間比DDR3要小。
傳輸速度:DDR3的傳輸速度從800MHz(MHz=每秒百萬次)到2188MHz不等;而DDR4的傳輸速度從2188MHz起跳,目前的規格定義到3200MHz,將來可望達到4266MHz。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