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中國大公司融合之年:小米華為的公約數

        中國大公司融合之年:小米華為的公約數

        作者: 時間:2015-01-16 來源:集微網 收藏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繼續各自擅長的領域長袖善舞,但與此同時,相互融合學習已在發生。初看起來,涇渭分明,但雙 方正在取彼之長、補己之短。繼續在互聯網服務和渠道運營上長袖善舞,也開始積累補生態鏈的短板;則在穩扎穩打的同時,也在轉身向小米學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8234.htm

          本周,小米、華為陸續公布營收數據,2014年小米稅前營收119億美元,同比增長135%,華為消費者BG業務板塊營收118億美元,同比增長32%。

          初看起來,小米與華為,涇渭分明,前者是擁抱互聯網思維的輕資產科技公司,后者則以優秀的工程師團隊為核心競爭力。

          但在2014年,二者卻表現出了某種共鳴。

          持續的競爭:工程師精神VS互聯網思維

          從手機業務營收規模上來看,二者已經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2014年華為營收追平全球第一網絡設備廠商思科,銷售收入預計逼近3000億元人民幣,華為頂尖工程師精神再一次被有力的證明。

          可以說,華為手機業務自誕生之日起,便攜帶著世界頂級的華為工程師基因,技術底蘊極為強大。以手機核心技術芯片為例, 2014年7月,華為旗下海思發布全球最快的4G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20,標志著華為在手機核心競爭力方面,開始迎頭趕上高通等國際巨頭。

          華為在芯片方面的布局也由來已久,之前誓言要在芯片領域投入“四億美元和兩萬人”進行“強攻”,1991年便開始自行研發通信芯片,2006年智能手機首款芯片K3V1立項啟動,截至目前海思已經成功開發出100多款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

          正是過往技術積累與大量的成本投入,才有了如今麒麟920躋身智能手機主流芯片局面,才有未來核心技術繼續超越的資本。

          相較于華為手機在硬件上的專注,小米更像是一家側重軟件和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如雷軍所言,“小米不是蘋果,更像亞馬遜。”

          2014年,小米圍繞MIUI系統,陸續推出手環智能穿戴、路由器、電視、空氣凈化器等產品,且斥資12.66億元戰略入股美的集團,未來將與美的集團 一道展開智能家居產業鏈全面協同發展……縱覽2014年小米大事件,可以看到MIUI正承載著小米進軍任何領域的希望,構筑了小米在互聯網時代入口的核心 競爭力。

          另外,小米在2014年電商營銷手段也越發成熟,互聯網思維深刻的滲透到電商渠道運營。比如小米聯合QQ空間首發紅米Note,創下千萬以上預約記錄,雙11銷售小米戰績116萬臺手機和總銷售金額15.6億元,創下多項第一。

          與華為較為側重運營商渠道間接到達消費者不同,小米與終端消費者的溝通更為流暢,業內評價:“小米的流量-渠道-手機-系統-增值收入,是互聯網手機最理想的模式。”

          微妙轉變:向對手學習

          相互競爭的對手企業,往往也是彼此最好的老師。

          回顧2014年,華為與小米基因如此迥異的兩家公司,其經營戰略卻開始相互借鑒融合。

          比如,華為開始發力獨立電商品牌“榮耀”,力求實現原有銷售渠道深刻轉型,從過去通過合作運營商渠道間接2C,開始轉向直接2C。

          2014年,華為榮耀電商陸續發布榮耀暢玩4X、榮耀手環、榮耀6&6Plus、榮耀盒子等新品,榮耀系列銷量達2000萬部,年銷售額近30億美元,一年增長近30倍,成為全球市場上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手機品牌。

          另外,2014年華為還緊隨小米,發布路由器、智能電視等產品,在國內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趨勢下,向智能家居等更廣闊的市場擴展。華為還對標小米 MIUI 6,發布操作系統EMUI3.0,進一步構筑華為消費者移動端的生態基礎和核心競爭力,支撐華為未來在移動端的支付、電商、游戲等多元化盈利模式拓展。

          據華為消費者BG董事長余承東總結,2014年華為用戶注冊帳戶已達到1億水平,和小米用戶等量齊觀。

          與此同時,小米也意識到自己在生態體系上的短板,開始向華為學習,逐漸補足芯片、專利、國際化渠道等方面的短板。

          在芯片方面,小米科技子公司北京松果1.03億元收購大唐電信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開發并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開始涉足手機新品制造領域;在專利方面,2014年末,小米遭遇國際巨頭愛立信揮舞的“專利大棒”,雷軍將此比喻成“小米的成人禮”。

          小米預計未來每年專利申請翻一倍,在2015年將申請1300項發明專利,其中有300項國際發明專利。

          雖然與華為逾2.2萬專利總數相差甚遠,但小米已在為專利這道防御長城做積極準備;在國際化方面,小米手機繼續試水印度、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截至2014年末,小米已進入7個國家和地區,在印度市場已經售出超過100萬臺,小米正在為躋身真正的全球手機巨頭進發。

          總而言之,華為憑借著多年對移動通信產業鏈的深度介入,擁有工程師精神的傳統硬件優勢、通暢的國際化渠道,但缺乏互聯網語境下的敏銳觸感。而小米作為移 動互聯的新生力量,正在顛覆傳統IT廠商運營邏輯,但較為依賴電商營銷和整體生態構建,在硬件方面缺少核心專利的保駕護航,國際化之路將迎挑戰。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華為和小米繼續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長袖善舞,而且,相互融合學習已在發生。互聯網創新永不停歇,渠道變遷永不停歇,技術革新永不停歇。

          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優勢,“學習”,才是偉大企業真正的最大公約數。2015年,將是華為和小米移動終端的國際化競爭的元年,期待二者向全球前三份額正式沖擊。



        關鍵詞: 小米 華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琼海市| 合山市| 葫芦岛市| 泰安市| 金秀| 涟源市| 资讯 | 宕昌县| 浦江县| 思茅市| 峡江县| 苗栗市| 曲沃县| 乌拉特后旗| 汉源县| 邻水| 惠安县| 永安市| 普陀区| 肃南| 枣阳市| 余姚市| 高雄县| 丹巴县| 汝阳县| 凉城县| 石泉县| 宁乡县| 历史| 商河县| 壶关县| 鹿邑县| 吴桥县| 阿坝县| 梁河县| 昌吉市| 瓦房店市| 泉州市| 阳信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