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中興通訊對ICT的發展趨勢展望
4.3 “云+管”協同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857.htm在逐漸消逝的純CT時代,管道的“透明性”是其最大的特征,業務層只要以合適的接口帶寬和管道連接并提出粗略的需求,剩下的事情就交由管道。在這種情況下,盡管也提“智能管道”的概念,具備所謂的“業務感知”功能,但實現起來總是不夠酣暢淋漓,多數時候略顯“捉襟見肘”。而在新一代ICT環境中,尤其是當云計算的應用如日中天的時候,由于“物理上的分布、邏輯上的集中”還有“虛擬機的遷移和管理”成為主流,管道(網絡)需要做出深刻改變,需要建立全局視圖,網絡自身需要虛擬化來保證。云計算業務的“一鍵下單”和“迅速響應”要求網絡不能拖后退,因此“軟硬解耦、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虛擬化、網絡功能虛擬化、開放流表、開放的南向和北向接口、網絡應用程序”等概念就應運而生,實際上是依靠“頂層設計”解決了“業務”和“網絡”長期以來兩張皮的問題,走出了“網絡自動化嚴重滯后于云業務自動化”的窘境和困境,同時將網絡的硬件IT化,形成資源池,讓“云網絡”的概念正式得到認可和確立,最終實現“云管合一、相生相克”的至高理念。
已經熱炒若干年,現正在大力商用化的SDN和NFV就是“云管跨界”的典型例證,盡管這兩種技術各有側重點,但它們的進一步跨界還會誕生出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具體說來,狹義的SDN特指基于OpenFlow的網絡,廣義的SDN則是指具備這種理念的所有網絡。而NFV側重于網絡功能的虛擬化,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就是要采用IT虛擬化方式來改造現有的通信網絡,讓網絡功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景下都能被隨心所欲地調度。迄今為止,已經沒有人故意把SDN和NFV對立起來了,多數人認為SDN和NFV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其一,只有實現了網絡功能的極度虛擬化,才能保證SDN的水到渠成或者說讓SDN輕裝上陣,并讓SDN真正有別于傳統的轉發控制分離模式。其二,SDN也是NFV的基礎設施(NFVI,即NFV Infrastructure)中針對網絡域的一項使能技術,其全局、集中的控制方式能有效支持網絡資源的虛擬化和池化,有利于實現多租戶虛擬網絡的動態性與自動化需求。另外,在新型云數據中心和部分企業網/園區網里面,諸如“服務、存儲和網絡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已經得到貫徹和落實,云操作系統和網絡操作系統的高度緊密互動已經達成共識。
4.4 “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協同發展
盡管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是兩個層面上的安全技術,但同等重要。網絡安全側重在網絡層面,例如通過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等設備來實現鏈路層面的安全防護,而信息安全主要是從數據的角度來看待安全防護,更加關注應用和內容層面,可以說更加貼近用戶的實際需求,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防火墻、入侵檢測、審計、滲透測試、風險評估等。
在M-ICT時代,這兩種安全技術都必須要有所變革,相互協同。其一:從底層芯片和操作系統入手,發展芯片加解密技術,構建安全與非安全環境隔離,實現可信引導與訪問等;其二:構建網絡側可信的標識技術,做到快速追蹤、溯源及防后門、防泄漏等;其三:大力發展業務應用信息安全技術,比如安全瀏覽器、應用安全打包及加解密、SIM卡認證、新型生物識別等技術;其四:將互聯網安全、物聯網安全、云計算安全、大數據安全等有機聯動起來,打造 “立體、可信、協同”的安全解決方案。
4.5 “閉源系統+開源系統”協同發展
目前,在ICT領域里,開源已經成為無法阻擋的潮流。智能手機的開源操作系統代表就是Android,當然,其它新秀也在奮起直追;開源云操作系統的典型代表就是OpenStack,但CloudStack和OpenNebula等是其競爭者……值得關注的是,在原本最為封閉的網絡領域,隨著SDN和NFV的興起以及初步商用化,開源SDN操作系統OpenDaylight強行壓制了FloodLight,但另一個后起之秀ONOS正試圖挑戰OpenDaylight的地位,還有就是OPNFV逐步演進成為NFV的開源操作系統,吸引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除了軟件操作系統外,數據中心硬件領域的開源也不容小覷,比如開放計算項目(OCP)的動機就是將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急劇下調,從而讓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們訪問互聯網的門檻大幅降低。
值得提醒的是,即便各類開源社區的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相應的生態鏈也呈現風生水起的局面,但是閉源系統依然會不屈不撓地進行抗爭,兩者之間的博弈是長期而持久。從較高的層面來洞察,對ICT領域的同一經營和運營主體來說,不排斥同時采用開源和閉源系統,或許這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兩者協同發展無疑是合情合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