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注定與中國企業無緣?
Nvidia:超級板載處理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7243.htm與此同時,總部位于加州的芯片廠商Nvidia將繼續投資旗下車載技術。一年前,已經有超過400玩臺汽車搭載Nvidia的板載Tegra芯片。
在近日舉行的洛杉磯車展上,Nvidia展示了一輛采用Nvidia處理器陣列的奧迪TT,這些處理器被用來給奧迪車運行儀表系統、信息娛樂系統和導航系統。所有這些系統都可以終身升級,而無需每隔5-7年換一臺新車。
另外,奧迪最近宣布,其采用“先導駕駛”技術的汽車已經被批準生產。這是奧迪邁向自動駕駛的重要一步。該技術的輔助駕駛功能也同樣是由Nvidia的TegraK1處理器提供支持的。
谷歌和Here:只關心地圖
特斯拉和英偉達將會繼續通過處理器管理和電池供能來打造高科技汽車,但是汽車再高科技,也得在空間中運動,這就需要用到地圖。
首先是谷歌。自動駕駛汽車最關鍵的技術在于街道的映射。因此盡管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還處于早期原型階段,但事實上所有通過谷歌地圖進行導航的汽車,包括那些漫步街頭采集街景和激光雷達數據的谷歌地圖采集汽車在內,都一直在默默替谷歌完成完成數據采集業務。
即使谷歌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商業化其某種自動駕駛汽車,熟悉這家公司的人都應該不會對這家搜索引擎巨頭能夠提供一種安全、舒適、高性能的汽車抱有希望。前文提到的各種傳統汽車廠商都在搭建自己的智能汽車平臺,因此它們不會立刻消亡。但是有一點是它們逃不掉的,它們必定會越來越依賴導航軟件。
這也是為什么把Here拉進來談的理由。可能大多數人依然認為,地圖導航是谷歌的天下,國內會有百度,蘋果也在努力依靠iOS設備獲取份額,但為什么要把Here,這家諾基亞旗下的公司看的如此重要呢?
因為Here把自己描述成地球上最大和最訓練有素的地圖繪制者,在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6000名員工。
Here地圖已經覆蓋了五分之四的車載導航系統,客戶包括豐田和Garmin。其近期還推出了基于云計算的未來12小時交通量預測和分析。Here還收集各種信息點,其收集的信息點超過每月700億,過去十年收集的信息點已經超過13000億。
Uber:從汽車到移動互聯網
Uber是一個最近處在風口浪尖的移動應用,但無論是對其濫用隱私的聲討,還是涉嫌被用于印度司機的強奸,都不能讓人忽視這家公司以及相應app的影響力。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Uber都是目前體驗最好的打車服務。
移動互聯網、地圖服務和去中介化都是Uber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是促使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導致的擁堵和所謂共享經濟的崛起。就本文所討論的話題而言,關鍵是遵循了司機和汽車之間長期保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關系。
這也是第一次,讓我們得以清晰的體驗到了移動互聯的強大。有了Uber,我們的出行可以無視買車、加油、保養、保險、停車等一系列的麻煩事兒,而只要打開手機里的A-P-P。
隨著時間的改變,整個行業的參與者必然會經歷輪換和清洗淘汰,汽車行業也一樣。從一開始的關注硬件,到軟件到商務模式,再到由傳感器、4G、地圖等組成的移動互聯,汽車行業的未來趨勢,已經清晰可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