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回歸物理按鍵
最近大眾、寶馬很多新車都重新加回了物理按鍵,汽車上的物理按鍵可能真要回來了。大眾汽車設計總監安德烈亞斯·明特表示“汽車不是手機”,之前在高爾夫Mk8上做的數字化并不先進,“我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6/471216.htm去年3月, E-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宣布從2026年起,只有配備物理按鍵的汽車,才有資格獲得E-NCAP的五星認證 —— 汽車上的轉向燈、喇叭、擋風玻璃雨刷、 SOS呼叫等等功能,都必須有撥桿或者旋鈕的方式來操作。
這些年,尤其是車企把「無物理按鍵」解讀成“智能化”和 “科技感”,實際用下來發現其實并沒有實質性的便利。有些車機把主要功能平鋪在首頁,就相對比較方便;而另一些品牌的駕駛模式需要在二級、甚至三級菜單去找。
取消物理按鍵確實會帶來安全問題,最直覺的操作還是靠手感,而不是電子屏幕的點擊或者語音。這也是E-NCAP增加五星評定的物理按鍵規則的原因。
根據2020年英國交通研究實驗室(TRL)的研究,當你觸屏操作CarPlay或者Android Auto時,對路面的反應要慢57%,就使用語音也會慢30%,危險程度甚至遠超酒駕(12%)。
另外,2022年瑞典汽車雜志《Vi Bil?gare》的測試也發現,沒有屏幕的2005款沃爾沃V70只需要10秒就可以完成調節溫度、收音機音量以及儀表明暗等操作。而電動MG Marvel R因為全部功能集成在中控且包含了多層菜單,操作則總共需要45秒。操作中控的過程不僅是看屏幕的視覺分心,還有觸控屏幕的手動分心,以及思考怎么控制的認知分心,這就會讓駕駛風險進一步升高,反應時間可能是正常情況的2-3倍。
像大屏、語音、觸控這些玩意兒,其實在特斯拉之前早就開始卷了。而且為了取消物理按鍵,特斯拉除了屏幕換擋,方向燈也從撥桿轉到了方向盤,甚至危險警報燈放在了天花板的位置,學習成本越來越高。
因此,在E-NCAP技術公告的附錄里可以看到,特斯拉的一些設計直接被當作反面案例,像按鍵打轉向、天花板雙閃都被形容為不可接受的(unacceptable)。
這讓新款Model Y重新加回了一個撥桿用來調節轉向燈,將來會不會再補回一些物理按鍵還不清楚。相對來說,大多數國內車企本來也沒有特斯拉做的那么極端,例如在比亞迪漢EV上,除了有一塊類似特斯拉的智能大屏,中控還是保留了大量的物理按鍵,可以手動調節空調、除霧、駕駛模式等等。
其實除了純粹、簡約的設計感,更多還有降本的考量。按鍵、旋鈕背后包括了設計、開模、組裝和連接線束等等,一般一個物理按鍵的整體成本需要2美元,如果換成觸控大屏,這部分的成本會減少87%,還是差很多的。
過去很多人把汽車比作四個輪子的電腦,把車機當成車上的手機,但安全才是汽車的最大重點。智能化本來就和物理按鍵不沖突,完全可以兼而有之,保留物理按鍵的同時依然可以有一個功能齊全、流暢的電子中控系統。
在如今的智能化大屏之上,精簡中控的物理按鍵本身沒錯,不過應該需要再加一個物理按鍵的補丁保障安全,未來國產電車品牌應該也會逐漸回歸物理按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