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欲5年投資100家公司 建小米手機全產業鏈
2010年,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功成名就的雷軍,決定追隨均在40歲之后創業,同時也是業界最成功的兩位前輩——中國企業家聯想的柳傳志和華為的任正非的步伐,重新創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534.htm同年4月,雷軍低調成立了小米公司。創業4年,在業界的爭議聲中成長的小米,被解讀為“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企業的游戲規則”。
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互聯網手機”,掀起了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熱潮,但它的商業模式不靠硬件,而是靠服務賺錢;定位發燒友手機并形成了獨特的粉絲文化;它的身價每年都在“三級跳”,從2.5億美元到現在的百億美元估值。
眼下,雷軍希望“復制”100家小米的龐大計劃;企圖打通軟件、硬件和服務,構建小米手機全產業鏈。
如果說雷軍在金山期間及創建卓越過程中收獲了“名”,出售卓越和做天使投資則收獲了“利”。而對于做小米,這可能是雷軍18歲時一個沒有實現的夢想。
18歲那年,大學生雷軍讀了本書,名叫《硅谷之火》。這本書中,他崇拜的偶像喬布斯5年內將蘋果帶入了世界500強,一群業余PC愛好者,帶動了整個產業變革。重回蘋果后,喬布斯定義了手機,蘋果一舉成為當今最棒的IT公司。
“我18歲的理想一直沒有實現,覺得心里不踏實,計劃悄悄干一年半載的,如果輸了,這輩子就徹底踏實了。”雷軍曾說。
小米正式開始產品開發時,雷軍帶領團隊首先選擇了小米司機、小米讀書等多個練手磨合產品,隨后,ROM產品MIUI開始啟動。
2011年8月,小米手機終于問世。至此,雷軍倡導的硬件、軟件、互聯網“鐵人三項”的架構正式構建。
與此同時,小米也摸索出潛入用戶的路線:先滲透專業發燒友用戶,再不斷擴散,層層迭代。
這也成了小米做品牌的獨特路徑。“傳統行業的品牌路徑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譽度,最后維護忠誠度;而互聯網企業由于產品即品牌,所以小米的路徑是一開始只專注忠誠度,通過口碑傳播不斷強化這一過程,到了足夠量級后,才投入做知名度。”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此前對記者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