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看國防——北斗衛星導航
一,曙光漸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483.htm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致力于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權用戶提供進一步服務,軍用與民用目的兼具。中國在2003年完成了具有區域導航功能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之后開始構建服務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并于2012年起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服務,計劃至2020年完成全球系統的構建。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
1,軍民兩用 飛速發展
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是典型的具有國家戰略性意義的新興產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前景,它除了向用戶提供我們熟識的定位導航定位功能外,還可提供授時、短報文通信功能,可在航空、航天、海監、漁政、測繪、電信、電力、金融等諸多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應急救援領域,北斗衛星導航已廣泛用于沙漠、山區、海洋等人煙稀少地區的搜索救援。在發生地震、洪災等重大災害時,救援成功的關鍵在于及時了解災情并迅速到達救援地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導航定位外,還具備短報文通信功能,通過衛星導航終端設備可及時報告所處位置和受災情況,有效縮短救援搜尋時間,提高搶險救災時效,大大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201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了810億元,比2011年增長了15.71%;2013年總體產值超過1040億元,同比增長了28.40%,增幅明顯加大;2015年產業產值將達2000億元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8%;2020年行業產值按照14.87%的復合增長率計算,或突破4000億元。而2013年北斗相關產業產值僅100億元,占比不足10%。考慮到政府對北斗產業空前的政策支持力度,預計未來兩年北斗相關產業增速將大于行業增速,北斗產業已進入高速成長期。
2,北斗標計委成立 推進國標建設
4月28日,國家標準委和總裝備部聯合批復成立的全國北斗衛星導航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第一個軍民共建的標準化技術組織。
新成立的北斗衛星導航標委會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好作用。一是突出軍民統籌,創新工作機制;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做好戰略規劃;三是服務國防和經濟建設,建立健全北斗衛星導航標準體系;四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
據悉,北斗衛星導航標委會匯聚了軍地雙方北斗衛星導航領域的權威專家,是由來自軍隊系統、行業部門、研究機構、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等48名委員、7名觀察員和3名聯絡員組成。“兩彈一星”元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任北斗衛星導航標委會主任委員。
分析人士指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標準,尤其是多種技術集成的新興產業。技術標準能夠促進資源整合、提高創新效率、有助于增強國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而據相關人士透露,大批北斗應用急需標準的編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年內將制定并發布如GNSS接收機數據自主交換格式、GNSS接收機差分格式等一批北斗應用相關的標準文件,以滿足行業需求,指導北斗終端產品的測試、研發等各項具體工作。
二,邁向成熟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3年)》顯示,目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產值主要集中在中游,占比為68%;上游產值相對較小,僅為15%;下游運營服務產值占比17%,較上年提升5%。下游產值占比的增加,符合一般產業的發展規律,這說明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在從初級階段邁向成熟。
據了解,目前衛星導航產業鏈上游的天線、芯片、板卡、GIS、地圖、模擬源等配套齊全;中游的手持型、車載型、船載型、指揮型以及結合各行業具體應用的綜合型終端,品類已初具規模,初步具備針對行業應用需求進行技術綜合的能力;下游的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業已在數據采集、監測、監控、指揮調度和軍事等各領域進行了探索應用。
以衛星導航產業鏈上游的芯片為例,我國推出了各種政策積極鼓勵對芯片等核心技術領域進行研發。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于北斗芯片領域禁止外企進入,因而芯片的國產化率較高。2013年北斗芯片出貨量超過百萬片,增幅達10倍,北斗終端社會總保有量已達130萬臺,其主要增量集中在2013年。業內人士認為,芯片企業將在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爆發式增長中受益最多。
一部分導航企業積極布局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力圖全產業鏈貫通。比如理工雷科、華力創通、海格通信、北斗星通等上市公司均涵蓋了北斗或者GPS產業鏈上的主要環節。
其中,華力創通圍繞民用市場已經形成了包括終端、設備、后臺運營服務等在內的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并面向不同客戶群體進行開發,同時面向車載前裝市場推出導航和多媒體相結合的系統。華力創通將北斗/GPS兼容定位、智能CPU操作系統、多媒體影音、車身影像和汽車CAN總線等功能進行深度融合,集成到一個單芯片上,并開發出WinCE和Android主流操作系統方案,從而使得車載多媒體芯片整合度比GPS提高了一個層次。該公司現場展示了采用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的手機,近期計劃以自主品牌的形式向民用市場推出。
理工雷科北斗產品的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芯片+模塊”上,確定了以軍用類為主、行業應用為輔的發展策略。 LKBP2013是該公司研發的多模多頻基帶信號處理芯片,兼容RDSS和RNSS系統,RDSS處理子系統實現對BD2系統RDSS信號的接收、發射、指揮處理等功能;RNSS處理子系統實現對BD2系統B1、B2、B3頻點軍/民碼、GPS系統L1頻點民碼和GLONASS系統L1頻點民碼的導航信號接收、抗干擾處理、軍/民碼的捕獲、軍/民碼的跟蹤,以及電文提取、觀測量處理、多頻度PVT解算等功能。
北斗星通一直堅持“產品+系統應用+運營服務”的業務模式,在利用北斗系統優勢方面,該公司打造的北斗船聯網充分利用北斗系統的功能,打造海、天、地一體化的綜合運營服務網絡,利用北斗船載終端的導航、呼救、短信、一鍵報警等功能,使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極大保障;依靠北斗系統特有的短報文服務,使得出海作業的漁民能及時與家人取得聯系。目前, “北斗船聯網”在網用戶接近4萬,是我國首個北斗規模化民用應用案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差分定位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在亞太地區,北斗系統導航和定位精度和GPS相當;北斗還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這是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當前我國衛星導航技術雖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國際競爭能力仍相對薄弱,產業鏈未來將面臨重大調整,國內廠商應看清形勢,提前做好準備。
三,戰略意義
首先,我國建設獨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展示了綜合國力和技術實力,從根本上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其次,從衛星導航系統產業的應用效益看,經濟價值巨大。
第三,用信息化推動產業化、現代化,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如果沒有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國家信息安全將缺少可靠的保障。
第四,地震、臺風等是人類必須面對的自然災害,當重大災害來臨的時候,衛星導航系統就是搶險救災的生命線。
第五,隨著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原本被地理空間割裂的不同戰區被連通為一個全球戰場,如果沒有統一、可靠的導航體系,就無法實現諸兵種、跨地域協同作戰。隨著科技的發展,武器裝備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對導航定位衛星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建立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可避免在突發戰爭中受制于人,保證國家安全的根本命脈。
第六,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搶占有利軌道位置資源的重要舉措。
第七,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履行航天國家國際責任的需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促進了全球航天領域的競爭與合作,推動了系統共同發展。
第八,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提升中國航天的能力,推動航天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在現代社會,航天技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技術所無法替代的,航天產業對于維護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進一步推動航天強國建設,也為中國航天的后續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儲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