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醫療在中國:只能看,不能摸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在“2014中國健康大會”上將醫療信息化列入了“十三五”重點規劃,力求通過大數據使醫療診斷更加便利。在醫療信息化初期,就是利用高速互聯網優勢,將每個人的醫療信息統計起來,放在遠程服務器中,作為自己以后就醫的參考。同時也可以將自己所患疾病以及如何治愈共享給他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4756.htm“通過遠程醫療來診斷病情在許多大型醫院都有先例,尤其是緊急病情需要外地專家會診時,許多醫院都會通過遠程醫療來進行初步會診。”北京立尓醫院副院長王喜告訴記者,遠程醫療具有很大自由性和時間空間優勢,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看病難等問題。
現在去大型醫院看病普遍存在耗時長、費用高等情況,這對于許多上班族來說無疑加重了生活負擔,“得什么也別得病”這句口語從側面也反映出人們對生病的恐懼感。有人看得起病耗不起時間,有人耗得時間起卻看不起病,雖然國家一直在嘗試醫療制度改革,但還需要時間去驗證效果。
由于是依靠互聯網進行醫療診斷,所以遠程醫療相比傳統醫療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地域上都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即便在深夜,遠在海南的患者也可以通過遠程醫療讓北京的專家給自己的病癥進行診斷。而且相對醫院,遠程醫療費用更低,普通百姓都可以接受。
國家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中國現在廣大的老百姓面臨的在醫藥方面,醫療治理方面,看病方面最大的問題是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不容易,而遠程醫療就是滿足每一個社區的個性化的治療。
當然,由于遠程醫療在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現階段還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遠程醫療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果出現醫療事故,會比實際操作帶來的醫療事故產生的糾紛更難解決。”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許多病癥發病初期可能具有極高的相似性,需要進一步化驗才可能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而患者家里顯然不具備化驗的條件,如果醫生不負責草草確診就可能延誤病情從而出現醫療事故。
一旦出現醫療事故,由于不是在現實中進行的醫學診斷,醫患雙方都具有很高的自由性,造成無法最終確定責任在誰,形成一種醫患雙方都很委屈的局面。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界限不清,現階段遠程醫療行業比較混亂。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最新規定,非醫療機構禁止進行遠程醫療。而對于什么是非醫療機構卻并沒有做出明確的定義,許多并不具備從醫資格的網站也在搞遠程醫療,這就需要我們國家加快法規治理,明確法律制度,進一步規范遠程醫療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