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再次拆分 押寶企業市場
10月6日,惠普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了公司拆分的消息:由現有的惠普分拆成“惠普企業”和“惠普公司”兩家獨立的公司,前者將專注于企業技術基礎架構業務、軟件業務和服務業務;后者將主營PC和打印機業務,同時保留“HP”LOGO。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3705.htm南都記者獲悉,現任惠普公司CEO梅格·惠特曼將出任新公司“惠普企業”的總裁兼CEO,還將進入該公司的董事會,惠普現任PC和打印機業務負責人迪昂·維斯勒將出任“惠普公司”CEO兼總裁。
從組織架構看,惠普無疑將重心轉移到企業級市場。愛活網創始人劉澤申告訴記者:“惠普在PC市場已無核心競爭力,但在大型企業機方面是唯一能與IBM抗衡的企業。分拆后‘惠普公司’中的PC可能未來以品牌授權形式運營,某種程度上是名存實亡了。”
惠普分拆已不是首次
企業越來越大,面臨組織結構臃腫、決策效率低下,分拆成為必然。這對于惠普也不是首次。1999年,在時任CEO卡莉主導下,惠普將旗下半導體業務及測量儀器分拆成安捷倫及德科技,安捷倫隨后在紐交所上市。如今市值近200億美元,是生命科學領域ICP-MS當之無愧的老大。
這次分拆讓惠普嘗到甜頭,2011年,卡莉再次計劃分拆PC業務,但遭到創始人的強烈阻擊。據IT資深分析人士洪白表示,惠普從計算機起家,分拆惠普對于其企業文化及創始人情結是一種傷害,而剛上任的CEO惠特曼很快叫停這項業務:“這次叫停持續了近一年,也體現了大企業決策之慢,在這段時期,包括聯想、戴爾搶占了PC大量市場份額,而惠普PC業務從此很快衰退。”
三年后,當時叫停分拆的惠特曼自己拍板了惠普的分拆:“前幾年的轉型措施取得成功,加強了公司核心業務,資產負債表更健康,這使得拆分成為可能。”
分拆后的“惠普公司”保留了PC及打印機業務。打印機雖然不是惠普公司的核心業務,卻是最重要的現金奶牛,最高峰時占其總收入40%以上,20%的利潤率遠高于PC2%-3%的平均毛利率。用打印機捆綁PC,是為上市公司股東增強信心。而據惠特曼介紹,“惠普公司”將在3D打印上發力,打印機充足的現金流有望為其展開并購做準備。
惠普的2014財年Q3財報顯示,其Q3凈營收為27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但9.85億美元的凈利潤為9.85億美元則下滑29%。
主攻企業市場
惠普分拆,再聯想到此前IBM出售PC部分,戴爾私有化,聯想收購IBM的X86服務器,傳統PC廠商轉型是大勢所趨,企業市場成為新的救命稻草,不僅因為其是PC市場4倍的利潤率;同時由于移動辦公及云計算浪潮,企業IT面臨更新換代的絕佳機遇。
去年,戴爾完成私有化,惠普負責人表示,“這種不穩定不利于客戶”。而這次惠普分拆,戴爾針鋒相對地表示,“這種分拆讓惠普分心,有利于股東,而不是優先于客戶。”雙方對企業客戶的渴望表現得十分強烈。
IT資深分析人士洪白表示,PC及打印機雖然面向終端消費市場,但依然有很大部分是來自于企業采購市場。“企業服務與軟硬件是不分開的,兩個公司的發展計劃不同,很難為客戶實現一攬子服務。”但愛活網創始人劉澤申則表示:“惠普的大型機具有較大的市場統治地位,在金融、大型企業等封閉式系統的核心市場領先戴爾不少,是唯一能與IBM抗衡的企業;戴爾可能在中小型企業上稍微占優。”
但與此同時,惠普的優勢亦有可能成為其在企業市場中的包袱。洪白說:“現在企業IT開源化是主流趨勢,很多細分市場的小公司讓其轉型不會像IBM前幾年一樣輕松。企業市場的X86價格更低,開發更靈活,而這個市場惠普在上個季度已經被戴爾超越了。”
與此同時,惠普的強項在于硬件,軟件顯得略遜一籌。即惠普企業集團、軟件部門、企業服務部門和金融服務部門營收合計142.98億美元。其中只有企業服務部門實現環比增長2%,其他三個部門分別環比下滑6%、5%和3%。
有分必有合。如同分拆后安捷倫收購了LSI,惠普收購了康柏一樣,惠普企業的并購同樣引起人們關注。據《華爾街日報》稱,惠普已經與數據存儲設備制造商EMC進行了合并談判,這項交易有望創造一家市值約1300億美元的行業巨頭。洪白稱,惠普企業必須加強其在大數據與云計算的能力,這次收購是看中了EMC的云計算軟件VMwar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