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 多核DSP技術不僅僅是小把戲
高性能處理器需要高性能外設,因此C6474 集成了 Viterbi 與 Turbo 加速器,從而可大幅提高這些常用算法的處理效率。此外,該處理器還包含有幾個串行器/解串器 (SERDES) 接口,如 SGMII 以太網 MAC (EMAC)、天線接口 (AIF) 以及 Serial RapidIO (SRIO)。每個內核都配有 32 kB 的 L1 程序存儲器與 L1 數據存儲器,可支持兩種配置的 3 MB 總體 L2 存儲器(每個內核 1 MB,或者 1.5 MB / 1 MB / 0.5 MB 的配置)以及TI 速度最快、運行速率達 667 MHz的 DDR2 存儲器接口,從而可對外設與處理器內核進行有益的補充。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多核DSP開發環境與單核DSP的開發環境畢竟還有很大不同,而且工程師對多核處理平臺還是有一些擔心的,其中如何更有效發揮多核DSP應用的性能是最主要的問題。
“這就涉及到TI提供的編譯器系統,”郝曉鵬說。C6474 評估板 (EVM) 包括兩個 C6474 處理器,一個支持 EMAC、AIF 以及 SRIO SERDES 接口的高速 DSP 互聯單元以及 Orcad 與 Gerber 等設計文件。此外,C6474 EVM 還提供具有 XDS560 仿真器的板載 JTAG 接頭 (JTAG header),并提供電路板專用的 Code Composer Studio™ (CCStudio) 集成開發環境 (IDE)。TMDXEVM6474 的定價為 1995 美元。此外,VirtualLogix™ 還推出了面向C6474的VLX™。VLX Real-Time Virtualization™ 軟件使 TI 的 DSP 平臺在運行 TI DSP/BIOS™ 內核執行傳統 DSP 任務的同時,還可執行 VirtualLogix Linux™,從而無需添加專用處理器便可快速采用并集成通用網絡、高級網絡或控制功能。
不過,最終回到多核的市場,無疑是功耗與性能的決斗。
TI DSP也正是瞄準了這兩大方向,C6474是瞄準高性能的多內核。另外一個分支則是瞄準低功耗多內核。
并非一蹴而就
正如被大家問到“多核DSP是否會代替單核DSP”時,郝曉鵬稱要看具體應用場景,如果一個單核處理器已經足夠,就沒有必要再放一個多核處理器了。而且,各個DSP之間,在功耗、成本、單板面積都不適合多核DSP平臺時,也要用分立的解決方案。
多年來蜂窩電話和通信行業中一直使用異質DSP(一個DSP內核和一個RISC CPU內核)。這些處理器的目標應用可以被很好地劃分為適合DSP的信號處理任務和適合RISC CPU的控制任務。
但是,DSP芯片廠商都看好多核是未來DSP的趨勢,并為此努力著。PicoChip很早前推出的picoArray架構就整合了多個相同的內核來支持高性能DSP,ADI的Blackfin BF561雙核DSP也可以很好地執行兩種任務。不過,ADI公司Blackfin應用經理David Katz表示,雖然“多內核是我們發展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ADI在BF561后就沒有推出過同類多核DSP設計。”
TI本身也于2007年年初推出了用于通信的多核DSP——TNETV3020,其主要用于高密度核心網絡,采用6個DSP內核、1個開關矩陣和多種串行I/O通道,允許設計師針對通道格式轉換等任務對設計進行配置。同樣,音頻處理也需要對多任務實現高性能處理,對此,飛思卡爾新款Symphony DSP56724和DSP56725 DSP采用了一種雙核架構,允許開發人員分割處理任務,同時復用現有的代碼。用于視頻或混合音頻與視頻處理的多核DSP也已出現,例如Cradle Technologies公司的CT3616,Gennum公司的Voyageur以及Cirrus Logic公司的音頻用多核DSP。
雖然大多數開發人員缺少劃分軟件的經驗,而自動化工具支持也非常缺乏,同類多核DSP并未得到廣泛應用。正如TI公司的Simar所說,“展望未來,我們可以發現,針對DSP的多核技術不會只是小把戲,它將變得越來越普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