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絡網元分布式部署研究
轉接網絡接入點的分布式部署將引起成本上升。與分布式部署S/PGW方式比較,集中部署S/PGW方式適合于業務量較低的場景,例如部署初期或者小的網絡運營商OpCo。分布式部署S/PGW方式是EPC網絡的目標部署方式,適用于較大的網絡運營商OpCo中業務量較大的場景。綜合比較以上分布式部署方式,當數據業務流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將MME幾種部署在網絡核心層,將移動網關SGW/PGW,應用/內容緩存服務器、本地網絡接入點從網絡核心層下移至網絡邊緣層進行分布式部署,能夠獲得最優成本目標。
綜合比較以上部署模型,從成本角度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集中部署S/PGW方式在EPS初期進行部署,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和新業務的引進,逐漸向分布式部署方式(5)演進。
5 網元分布式部署促進網絡融合
如圖3所示,隨著移動網絡無線帶寬瓶頸不斷突破,產生了“全業務競爭”環境下的“寬帶接力棒”現象,數據業務不斷從固定網絡向移動網絡平移,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開始進軍固網/寬帶/互聯網市場,向全業務運營商轉型。加強網絡融合,各層網絡的“融合+共享”成為“全業務網絡”演進的主旋律。業務創新上,也從單純的移動業務到提供移動、固網、Internet融合的業務,實現移動用戶量快速增長,加強數據業務/企業業務盈利能力,通過融合走出盈利困境。
圖3 “寬帶接力棒”現象
對于網絡而言,關鍵是如何從傳統煙筒型網絡向全業務融合型網絡演進,并具備固定、移動統一網絡承載能力。融合背景下的移動網絡分布式部署應綜合考慮如下網元:
(1)移動寬帶網絡需要移動網關SGW/PGW,為移動寬帶用戶提供接入管理、移動性管理服務。
(2)SR(業務路由器),為大客戶服務的多媒體交換機,彼此間既有隔離又有交互。
(3)寬帶接入網關,家庭寬帶、游牧寬帶服務需要BRAS。公眾(因特網業務)接入后需要認證、需要管理、效益保障安全,各種控制網關正逐步融合。
移動網絡的分布式部署使得SGW/PGW的位置下移,移動與固定網絡層面的融合成為可能。融合網絡部署中應考慮如下策略:
●可以在一個物理節點中部署SGW/PGW和固定寬帶接入網關。
●移動和固定用戶使用相同的因特網接入策略。
●移動和固定接入的策略控制和計費可以由相同的網絡節點執行,使用相同的接口。
●位于匯聚層的網關(如SGW和PGW)可以與BRAS集成。
6 分布式部署應關注的問題
移動網絡的分布式部署屬于設備級別分布、網絡部署方面的考慮,將會帶來成本降低、網絡融合等優勢,也是未來網絡發展趨勢,但是不可避免會產生業務連續性、移動效率、運營管理等問題。
(1)移動網絡的分布式部署將導致切換頻繁和路由迂回,影響業務連續性和移動效率。移動用戶的漫游,在進行跨區域移動時,移動網絡應保證無縫的業務連續性。EPC架構通過固定錨點PGW的方式支持終端的移動性,由歸屬地PGW為用戶提供接入地的IP地址,從而實現了切換過程中的IP地址不變,保證了業務在IP層面的連續性。固定錨點帶來了數據包路徑迂回的問題,加重了傳輸延時和帶寬浪費。分布式部署縮小了單一錨點覆蓋范圍,將使得路徑迂回的問題更加嚴重。另一方面,分布式部署縮小了單一SGW覆蓋范圍,增加跨網關切換頻率,將使得切換過程中的報文延遲、數據丟失和報文亂序更加頻繁,降低了數據服務級別。現有技術可以實現分布式架構下的IMS等業務的運行,然而在組網過程中仍然需要考慮網元間接口數量、負荷等進行合理部署,因此合理規劃是在組網時必需認真考慮的問題。
(2)運營管理。現有移動網絡以集中式部署為主,分布式部署影響現有核心網的拓撲結構;由于維護多個分布式節點,而增加維護成本。
7 結束語
移動網絡分布式部署從物理角度對網絡架構進行扁平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扁平化需求。差異化的分布式方案(如區分下移網元)將導致不同的網絡扁平化程度,因此需要結合具體的網絡狀況和業務發展預期進行合理規劃。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