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視頻監控需求與應用難點
車輛牌照自動識別是車輛自動識別技術中的一項,廣義來說有三項:即定位技術,如GPS和GPRS;非接觸識別技術,如RFID電子標簽之類;再就是車輛牌照自動識別技術。
聯網需求迫切:隨著用戶管理要求和手段的不斷提高,建設重點轉向高速公路的安全、高效運營。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省份高速公路已形成路網,單獨路段的異常事件造成影響的范圍會越來越廣,這必然要求相臨路段之間能互通協調,這就帶來了聯網的需求。
聯網信息主要包括數據和視頻兩部分。并已從單純的聯網收費、聯網監視逐漸過渡到高速公路聯網信息管理,并凸顯出聯網收費向聯網綜合信息管理方向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
由于視頻圖像監控的直觀性和重要性,所以聯網監控是高速公路監控的必然趨勢。然而,當前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的構成是一個混合式系統(模擬視頻+數字視頻)。且前端設備和各路段監控中心設備品牌較為紛雜、數據格式多樣,使各路段視頻監控系統彼此獨立,無法充分發揮交通監控的路徑誘導、多路徑交通流量調控、聯網調度、應付突發事件、及時統一調度的功能,更無法最大程度地發揮高速公路網絡的通行能力,所以省域聯網監控就顯得尤其必要和迫切。
設計和需求脫節:諸多高速公路專業設計人士反應,高速公路攝像機的安裝受很多因素影響,如光線、早晚、白晝、季節等,綜合各種因素如何發揮其最佳作用是目前最大的難點。事實上,高速公路路段監控很多時候并不能事先知曉哪里應該安裝攝像機,通常是在某個位置頻繁發生事故后,才知曉該處存在監控盲區。因此,高速公路的陡坡、彎道、隧道、橋梁等路段都是重點監控對象。
全程監控:高速公路實現全程監控并不容易。要實施全程監控方案,須設置完善的、合理的外場監測設施,實時地、全面地監視高速公路的狀況,及時發現或檢測高速公路事件;須設置完善、功能強大的中心控制系統,及時地收集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并快速地制定合理、具體的監控方案;須設置完善的信息發布設施,接收并顯示中心控制系統發布的信息指令,對車流進行疏通和誘導,減少因人為因素而導致二次事故的發生。
目前,行業內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成體系的全程監控系統方案。同時,高成本也是制約全程監控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較為普遍的是在重要路段實施全程監控,如一度被人們稱為“死亡之路”的海南省東線高速公路采用全程監控系統,共在東線高速公路設置卡口設備11個、測速設備18套、電視監控設備22個,平均每10公里一個,實現東線高速公路無縫隙覆蓋監控。而廣深高速公路東莞至廣州路段形成了由165個閉路電視監控點、82套交通流檢測設備、6套區間測速系統、15套事件檢測器和40塊可變情報板組成的全程監控管理系統,平均每0.75公里路程就有一個“電子眼”。
硬件設備保護:眾所周知,高速公路很多設備裸露在室外(或野外)工作,環境惡劣,又無防護,損壞會比較普遍。廣東新粵交通投資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王新華指出:“高速公路攝像機遭雷擊比較多,盡管安裝了防雷設施,還是容易被損壞。所以需要找人去排查,外場的攝像機都裝得比較高,排查也很難”。
互聯互通: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營運有限公司機電管理部宋小東認為,高速公路聯動包括公司內部聯動、公司外部聯動(如聯動公安部門等),通過網絡軟件平臺實現共享等。以廣東省為例,目前全省高速公路相關信息還無法全部聯動,只是局部聯動。至于跨省聯動目前還無法實現,但確是今后發展的大方向。
設備接口無法統一問題。設備向數字化發展,但現在已有的設備還無法做到接口統一。現在很多設備需要從模擬狀態轉化為數字的,就需要很多轉換接口設備,這是目前暫時無法實現的問題。
軟件問題:目前,高速公路安防硬件基本上趨向成熟,需要受到重視的是集成軟件的建設。關鍵是如何實現軟件層面的整合,包括網絡技術、軟件技術、集成技術等。軟件應用,如區間測速、車牌識別、集成使用都需要強大的軟件來支撐,所以軟件的改進和完善比較大。
高速公路對圖像管理很重要,以前都是監控、收費人員看圖像,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存儲器需求量大。如果高速公路智能監控軟件做得好,通過智能監控軟件,來處理、提取有問題的圖片、重點監測有問題的圖片就可以解決,同時通過軟件分析過濾掉正常圖片,只存儲問題圖片,使存儲設備、存儲空間得到最佳應用。
事實上,高速公路對數據管理往往大于圖像管理,盡管采用圖像監測,可以分析相關信息,而高速公路數據則需要常年分析,對數據功能的深度挖掘對高速公路軟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高速公路運營單位現在都在關注聯網收費的安全性和不同的路段收費如何劃定,同樣需要強大的軟件來支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