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大陸IC設計競爭 臺灣需邁向中間件開發
臺灣IC設計業者在智慧手持裝置基頻晶片、應用處理器、網通晶片、LCD驅動IC、觸控IC等市場,已獲得不錯成果。面對未來智慧型手持以及穿戴裝置等人機互動介面技術不斷地發展,以及物聯網與情境感知應用的逐漸發酵,進一步觀察全球各半導體大廠在過去幾年的購并動作與布局脈絡,都可清楚地為臺灣IC設計產業指引出新發展方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9829.htm臺灣IC設計業者必須積極嘗試調整未來商業模式。
事實上,中國大陸本土各領域市場以及在地終端品牌業者未來的大幅躍起,對臺灣IC設計大廠,以及中小型或新創IC設計業者,將創造更多的市場契機。大陸市場將是臺灣IC設計業者推動新產品的灘頭堡,然而為了不致受到大陸本土業者低價競爭影響,并能進一步守穩營業利益不下滑,工研院IEK系統IC與制程研究部經理楊瑞臨認為,臺灣IC設計業者必須積極嘗試調整未來商業模式,從原本IC設計以及晶片銷售的營運模式,擴大價值活動至中介軟體(Middleware)的開發,并軟硬體系統整合業務發展模式,才是擺脫大陸IC設計業者競爭、并成功追趕美系大廠的根本之道。
至于IC制造產業,盡管臺灣去年的IC制造產值締造出新的里程碑,然而近年來半導體需求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于行動通訊裝置,其中的高價裝置成長已有趨緩的現象,這代表著市場已漸漸進入高原期(成熟期),這使得『低價高規』成為終端產品的顯學,未來IC制造的高毛利將有可能遭遇到瓶頸與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