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FPGA的高速數據采集系統設計

        基于FPGA的高速數據采集系統設計

        作者: 時間:2014-05-28 來源:網絡 收藏

        2.1 控制A/D芯片接口的軟件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7519.htm

        在adc.v模塊中,需要完成對TLV1572的接口邏輯代碼的設計,其實質就是在TLV1572的時序分析的基礎上來設計邏輯代碼,使得能夠按照其時序要求完成對A/D芯片的各種控制,包括提供給TLV1572的串行時鐘信號信號ADC_CLK、CS片選信號ADC_CSn以及從TLV1572中讀取出轉換完成的串行數據S_DATA。

        TLV1572的時序圖如圖5所示。

         

         

        圖5 TLV1572的時序圖

        從時序圖可見,A/D芯片的轉化過程是在當CS為低電平后,由SCLK的上升沿發起的,輸出的頭六位二進制數字均為“0”,此時A/D芯片正處于采樣階段,數字無效,這六位無效的二進制數之后,A/D轉換完成后的二進制數據在SCLK的上升沿被送到總線上,這時,作為系統主控制芯片的FPGA應當去采樣總線上的數據,得到轉換后的結果。

        2.2 FPGA控制USB2.0芯片的軟件設計

        在usb.v模塊中,需要完成FPGA對CY7C68013A的接口邏輯代碼的設計和異步FIFO模塊的設計。其中,對CY7C68013A的接口邏輯代碼主要是完成對CY7C68013A芯片的端點FIFO的各種控制,包括16位的數據信號FIFO_DATA[15:0]、2位端點FIFO選擇信號FIFO_ADDR[1:0]、端點FI-FO滿標志位信號FIFO_Full、端點FIFO寫使能信號FIFO_WR_en。因為adc.v模塊和芯片外部的CY7C68013A工作在不同的時鐘域內,故異步FIFO模塊設計部分設計的目的除了是要完成從ade.v模塊讀取過來數據的緩沖,另外就是需要解決異步時鐘域數據傳輸可能出現的亞穩態問題。

        具體來說,FPGA在工作時需要不斷向CY7C68013A的端點FIFO寫入數據,而FPGA與CY7C68013A之間的工作模式屬于同步方式,兩者都由PLL _2模塊提供40 MHz的時鐘信號進行工作,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同步Slave FIFO的寫操作,由FPGA向CYTC68013A中寫入數據。

        在Verilog HDL程序設計中,需要設計一個狀態機來完成同步Slave FIFO寫的時序,寫時序如下;1)IDLE:當寫事件發生時,進狀態1;2)狀態1:使FIFOADR[1:0]指向IN FIFO,進狀態2;3)狀態2:如果端點FIFO滿,在當前狀態等待,否則進狀態3;4)狀態3:驅動數據到數據線上,使SLWR有效,持續一個IFCLK周期,進狀態4;5)狀態4:如需傳輸更多的數,進狀態2,否則進入IDLE狀態。

        該狀態轉換的狀態圖如圖6所示。

         

         

        圖6 狀態轉換的狀態圖

        2.3 FPGA的頂層模塊的設計

        由圖4可知,top.v模塊是FPGA整個系統的頂層模塊,它通過頂層調用的方式把adc.v和usb.v兩個模塊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系統與外界進行通信是通過top.v這個模塊對外的各個接口來實現的,具體到器件層面,就表現為由top.v文件定義的FPGA的相關的管腳來和A/D與USB2.0芯片進行數據的交換、控制信息以及時鐘信號的傳遞。這種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不僅符合人的思維邏輯,也大大地簡化了大規模邏輯電路的設計工作,使人們從繁瑣的自底向上的底層設計中解放出來,以一種系統級的思維模式設計電路。這是自頂向下設計方法的巨大優勢之一。頂層top.v模塊是通過例化的方式來調用adc.v模塊和usb.v模塊的以及PLL模塊。

        2.4 USB2.0芯片的固件程序設計

        在USB的體系中,無論是其本身的規范還是各種廠家所提供的芯片資料,關于主機對USB的檢測都稱之為枚舉Enumeration(and ReNumer-ation),即枚舉(與重新枚舉)。固件在這發揮了無法替代的作用。應該說所有基于微控制器及其外圍電路的功能設備的正常工作都離不開固件的參與,固件的作用就是輔助硬件,或者說是控制硬件來完成預期的設備功能。沒有固件的參與和控制,硬件設備只是芯片的簡單堆砌,無法實現預期的功能。

        CY7C68013A內部集成了增強型的8051內核,它與8051指令集二進制是兼容的,那么就可以選擇匯編或者高級語言C51來編寫固件代碼,兩者各有優缺點,適用的環境也不同。本設計中采用C51來編寫固件程序,關于開發C51語言的Keil μVision 2開發編譯環境在此不再贅述。

        Cypress公司為了簡化和加速用戶使用CY7C68013A芯片進行USB外設的開發過程,特別設計了一個完整的固件程序的框架。這個框架可以執行CY7C68013A芯片的初始化、USB標準設備請求的處理和USB掛起電源管理服務。用戶只需要提供一個USB描述符表,添加其他端點接收和發送數據的通信代碼,以及控制外圍電路的程序代碼。

        在Keil μVision 2集成開發環境下,新建工程后,需要將工程代碼復制到工程目錄中并添加至工程列表中,開發固件程序需要幾個重要的文件依次為:1)fw.c,框架程序的代碼。2)periph.c,用戶函數掛鉤的相關定義,外圍設備的控制文件。在上節中,主程序fw.c調用的TD_lnit()函數即在此定義出來。3)dscr.a51,USB描述符表,上節中關于描述符的定義在這個文件中給出。4)EZUSB.lib,EZ-USB函數庫目標代碼。5)USBJmpTb.OBJ,EZ-USB中斷向量和跳轉表。6)FX2.h,程序運行所需要的一些宏定義。7)fx2regs.h,CY7C68013A相關的寄存器定義及位屏蔽的宏定義。8)syncdly.h,定義了若干延時函數供程序調用。

        3 Modelsim環境下仿真與結果

        ModelSim是Model Technology(Mentor Graphics的子公司)的HDL硬件描述語言的仿真軟件,該軟件可以用來實現對設計的VBDL、Verilog HDL或是兩種語言混合的程序進行仿真,同時也支持IEEE常見的各種硬件描述語言標準。

        目前需要對adc.v模塊進行功能仿真,以此驗證該模塊的功能的正確性。仿真測試的方法就是給adc.v這個模塊的s_data數據輸入端,即A/D芯片的串行數據的輸出端,加載一組測試數據,每16個為一組測試數據,模擬在真實環境下從A/D芯片讀取出來的二進制數據,然后在adc.v模塊的輸出端,即并行的16位寬的data_out端口觀察是否與給定的測試數據相一致。假如一致,則模塊的功能是正確的。假如有個別位的數據不一致,則需要檢查模塊的代碼是否存在問題。在編輯器中編寫Testbench程序如下(非關鍵的程序限于篇幅,就省略了):

         

         

        由上面的程序可以看見,給s_data端加載的一組16位二進制數據為“0000-0011_0110_1011”。在ModelSim環境下,將待測試的文件與該測試文件放在同一個工程下,設置好相關參數后運行仿真可以得到如下仿真波形,如圖7所示。

        鎖相環相關文章:鎖相環原理


        關鍵詞: FPGA FPGA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县| 广河县| 游戏| 合水县| 綦江县| 武山县| 白山市| 东阳市| 怀化市| 昌乐县| 衡山县| 普兰县| 永州市| 蒙山县| 通州市| 古交市| 饶阳县| 兴仁县| 广德县| 安图县| 罗江县| 滨海县| 德钦县| 常熟市| 渭源县| 车险| 阳谷县| 皮山县| 南汇区| 吐鲁番市| 林甸县| 增城市| 尚义县| 凤台县| 濮阳县| 镇康县| 邻水| 三门峡市| 凯里市| 大竹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