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一款基于STM32的貼片機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一款基于STM32的貼片機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作者: 時間:2014-05-21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F103RBT6芯片設計并實現了一款小型化桌面型的貼片機。首先介紹了貼片機的結構及各個模塊的組成,分析了其中運動控制系統模塊的硬件組成、軟件設計方案,對核心電路部分、舵機的驅動程序以及串口通訊數據包的設計做了詳細的介紹。經過調試,該設計方案能夠較為準確和高效的完成自動貼片工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7184.htm

        貼片機又稱“表面貼裝系統”(Surface Mount System),是一種通過移動、吸取、安放動作把表貼元件精準放置在指定位置的一種自動化設備。在實際生產線中,先由點膠機對PCB板進行點膠操作,然后由貼片機進行貼裝操作,最后由回流焊機焊接,完成整個PCB板的焊接任務,是SMT流水線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發達國家壟斷了貼片機的主要領域,我國的貼片機產業完全靠進口。而且在實際生產中,國際上的自動貼片機雖然效率與精度最高,但大都造價昂貴,功能單一,適用于大型企業。而手動貼片機造價低廉,但效率極低,精度取決于操作者得水平,且無法解放雙手。

        本文以F103RBT6為主控芯片,設計了一種適應于個體經營者、學校實驗以及科研制板等領域的自動貼片機,既能解放雙手,增加效率,又能不失精度,價格適中。

        1 貼片機模塊設計方案

        本文將貼片機模塊化的進行設計與編程,模塊化后的整機系統由3個部分組成:機械傳動系統、機器視覺系統和運動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

         

         

        1.1 貼片機機械傳動系統的設計方案

        1.1.1 貼片機X軸Y軸設計方案

        本方案采用X—Y軸兩軸聯動,Z軸獨立運動的設計方案。其中X-Y軸由步進電機通過同步帶傳動進行機械運動。具體實現結構如圖2所示。

         

         

        如圖所示,Y軸步進電機固定于底座上,帶動同步帶輪旋轉,同步輪帶動同步帶做直線運動,光軸滑塊與同步帶相連。從而跟隨同步帶演光軸導軌做Y軸方向的的運動。X軸整體機構與Y軸相似,提供X軸方向上的直線運動。其整體固定與Y軸滑塊之上,當Y軸運動時同時帶動X軸運動。從而實現X—Y兩軸聯動。

        1.1.2 貼片機Z軸設計方案

        本設計方案中Z軸由舵機、光軸導軌、吸筆、拖拽針、攝像頭組成。其結構如圖3所示。

         

         

        其中吸筆由空心軸步進電機制作而成,當步進電機旋轉時,帶動吸筆吸盤選擇,從而提供了貼片機旋轉軸的運動。旋轉吸筆用于改變元器件貼裝方向。拖拽針與吸筆固定在同一直線上,用于拖拽料盤,從而實現送料功能。拖拽針與吸筆分別固定在2組光軸導軌上,底部安裝有彈簧,用于拖拽針與吸筆復位。舵機控制壓桿左右旋轉,從而壓動吸筆與拖拽針進行向下運動,當壓桿處于中間態時,彈簧將吸筆與拖拽針

        彈起,回到初始位置。攝像頭安裝在工作臺上方,用于俯視PCB板。

        1.2 機器視覺系統設計方案

        本方案采用兩臺CCD相機、環形LED光源及圖像處理設備組成。其中一臺CCD相機安裝在貼片機Z軸上。與貼裝頭一起運動,用于俯視PCB板,采集各定位點坐標信息,計算X—Y軸運動偏移量,輔助定位。另外一臺CCD相機固定在工作臺上,向上仰視。當貼裝頭吸取原件后,運動至相機上方,相機采集元器件圖像。計算旋轉角度偏移量及X—Y軸運動偏移量。環形LED光源提供相機采集圖像時的背光,提高成像質量。計算機用于處理采集到的圖像數據,分析計算后將控制指令傳送至運動控制系統。

        1.3 運動控制系統設計方案

        運動控制部分由軟件系統與硬件設備組成。其中軟件部分分為上位機及下位機。上位機即計算機。下位機采用F103RBT6微控制器作為核心控制器。上位機與下位機由串口數據線連接。硬件設備由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驅動器、舵機、電磁閥等組成。

        運動控制系統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2 運動控制系統硬件設計

        2.1 運動控制系統結構

        貼片機控制系統模塊所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在上層控制器的控制下,對步進電機驅動器進行控制,使各軸能夠進行“受控運動”,實現運動控制系統所需求的各軸起制動、正反轉、調速和保護等功能。

        控制系統的控制模式是以PC機為平臺、以微控制器為核心協調工作。通用PC機負責數控程序編輯、人機界面管理等功能;微控制器用來管理子程序以及負責機械本體的運動控制和邏輯控制,支持用戶的開發和擴展,并具有上、下兩級的開放性。

        本設計方案采用STN32F103微控制器作為核心器件,協調3個步進電機驅動器控制步進電機的運行。同時獲取編碼器數據,限位開關狀態,并控制舵機、電磁閥等器件的運行。各器件連接圖如圖5所示。

         

         

        本設計方案所采用的主控芯片是一款基于ARM Codex—M3內核的32位處理器,具有杰出的功耗控制與眾多外設。該芯片內置128K FLASH、20K SRAM、2個SPI、3個串口、1個USB、1個CAN、2個12位的ADC、RTC、51個可用IO口。其電路圖如圖6所示。

         

        攝像頭相關文章:攝像頭原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STM32 STM32F103RBT6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黔西县| 福贡县| 上蔡县| 阜平县| 比如县| 洪洞县| 竹北市| 莱西市| 顺义区| 洞头县| 金沙县| 通江县| 高雄市| 和田县| 泽库县| 英超| 临夏县| 扬州市| 浙江省| 张家港市| 阳城县| 凌源市| 北川| 永寿县| 綦江县| 南丰县| 天镇县| 岳池县| 湖州市| 广南县| 莆田市| 左贡县| 黑龙江省| 格尔木市| 汾阳市| 介休市| 清丰县| 威远县| 五指山市|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