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電子控制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自適應前照燈系統可在前照燈照明范圍內,根據車身的動態變化、轉向機構的動作特性等綜合因素進行計算和判斷,從而判定汽車當前的行駛狀態并對前照燈近光進行相應的調整,并能在會車時自動啟閉和防眩。它能夠有效地降低駕駛者在夜晚彎路上行車的疲勞程度,使駕駛者能夠看清轉彎處的實際路況,使駕駛者能夠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轉向操縱和應付緊急情況,從而明顯提高夜晚彎路上行車的安全性。在日本,一些汽車商在其高檔轎車中已標配AFS系統,如豐田汽車公司在獵犬上采用了可變式前燈“自適應性前照燈系統。
2.3.2汽車夜視系統(N VS)
夜視系統是全天候的電子眼,延伸了駕駛員的視力范圍,使其視力范圍達到近光燈照射距離的3到5倍,且能幫助駕駛員看到遠處來車的燈光,在雨雪、濃霧天氣公路上的物體也能盡收眼底,大大提高了汽車行駛的安全性。車載夜視系統是根據紅外成像原理工作的,屬被動式紅外成像技術。該系統本身不發出任何信號,而是通過一個起攝影作用的傳感器來探測前方物體熱量,熱能被集中到一個可以通過各種紅外線波長的探測器,被探測器的紅外線敏感元件(與溫度有關的電容器,其電容大小隨所接收紅外線的多少而變化)吸收,而后將輻射依次變換為電信號和數字信號,再通過眼前顯示(HUD)或車內顯示屏將圖像顯示給駕駛者。目前,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開始開發和使用車載夜視系統,但由于價格原因,國外各大汽車生產廠家只是在其頂級豪華車型中使用了該系統,像悍馬H2SUT、寶馬七系列轎車、奔馳全新S級轎車、卡迪拉克帝威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夜視系統生產成本的降低,車載夜視系統將會得到全面普及。
2.3.3安全氣囊(SRS)
該系統是國內外汽車上一種常見的被動安全裝置。在車輛相撞時,由電控元件用電流引爆安置在方向盤中央(有的在儀表盤板雜務箱后邊也安裝)等處氣囊中的滲氮物,迅速燃燒產生氮氣,瞬間充滿氣囊。氣囊的作用是在駕駛員與方向盤之間、前座乘員與儀表板間形成一個緩沖軟墊,避免硬性撞擊而受傷。此裝置一定要與安全帶配合使用,否則效果大為降低。
2.3.4碰撞警示和預防系統(CWAS)
該系統有多種形式,有的在汽車行駛中,當兩車的距離小到安全距離時,即自動報警,若繼續行駛,則會在即將相撞的瞬間,自動控制汽車制動器將汽車停住;有的是在汽車倒車時,顯示車后障礙物的距離,有效地防止倒車事故發生。
2.3.5輪胎壓力監測系統(TPWS)
汽車輪胎內充氣壓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車行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如果保持適宜的輪壓,則可以減小輪胎的磨損、降低油耗、防止因輪壓不足而引起的輪胎損壞,并能保證汽車的行駛穩定和安全性。輪胎壓力監測系統通過連續地監測輪胎的壓力、溫度和車輪轉速,能夠自動地為駕駛員發出警告。
2.3.6自動調節座椅系統(AA S)
該裝置是人體工程技術與電子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傳感器感知乘坐人員的體態,并使座椅狀態與之相適應,滿足乘客的舒適性要求。
除以上控制系統外,安全帶控制系統、疲勞監視系統、自動雨刷系統、智能性型后視等系統在一些車型上也已得到應用。
2.4信息通訊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