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想象力 奔馳旗下四個最新人性化技術
客觀的說,我們應該帶著景仰之情閱讀此文,因為這一切既不足為奇,又讓人由衷慨嘆,因為它們集中出自同一個品牌。梅賽德斯奔馳,這個最早的汽車品牌,同時也在不間斷的為汽車界注入新的活力,僅2009年一年,就有超過2000個專利技術獲批,并不斷的將這些技術應用在新車型上。
影像化觸控人機交互系統 Cam-Touch-Pad HMI
說起車載人機交互系統,觸摸屏是最行之有效的應用,然而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觸摸屏在收集觸摸指令的同時,也成了油膩的指紋收集器,不雅觀。于是奔馳籌劃出影像化觸控人機交互系統。
這一系統的概念聽著復雜,實際不難理解,將油膩的手指遠離屏幕。由半透明材料組成的中央觸控板內部暗藏一個攝像頭,能夠捕捉操作者的手指的影響,并將其數字化投射在車載人機交互系統的大屏幕上,看上去就有一個半透明的無形之手在屏幕上指指點點。
這種同步的操作,稍加適應之后,就會產生非常直接的操作,上手極快。并且得益于動作捕捉技術,更可以實現連擊、推動、捏取、旋轉等操作模擬,足以覆蓋所有的功能操作需求。這樣華麗的技術最早出現在F800 Style概念車上,并且獲得了進一步量產化的許可,下一代奔馳S級將會是該系統的首次大規模應用。
交通堵塞助手 Traffic Jam Assist
在巡航狀態下,解放駕駛者的雙腳,目前已經有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來實現,那么雙手呢,你敢嗎?下一代的奔馳車上,也許你就真敢了。目前這樣的技術,已經在試驗場里完美實現。正如配圖上展示出的,一輛試驗性S級轎車,緊隨前車勻速行駛,并隨著前車的運動軌跡,作出連續的轉彎操作,這一切都不需要駕駛者的任何干預,并且整個過程中能夠保持良好的節奏感,與前車的車距保持在6米左右。威爾·史密斯主演的《I,Robot》里面所描繪的2035場景,在2012之前就實現了。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是,在反反復復走走停停的擁堵交通環境下,這樣的系統尤為重要,不是嗎?
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日趨發達的車載雷達系統,車輛不斷感知50米范圍內前后左右的車輛行駛狀態,在32km/h之內能夠不借助駕駛者輸入而自主完成轉向操作。然而是不是就可以就此放手不管了呢?不會的,為了安全起見,駕駛者雙手離開方向盤的時間超過8秒鐘,系統就會發出提示音,再過3秒鐘,系統就會自動關閉。所以還是不要幻想在早晚高峰能在自己開的車里睡上一覺,醒來發現到公司了。
神奇的車身控制 Magic Body Control
利用風擋玻璃上的一對攝像頭,系統從兩個視角持續不斷的“觀察”前方路面的起伏狀況,并且將數據計算結果直接傳遞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ABC),及時調整懸掛設定,通過對四個車輪的獨立調節,路面上的較為細碎的坑洼所產生的振動就直接被自動無視。
懂你的小秘書 Your Personal Assistant 'Gloria'
語音控制系統已經在高端車上普及多年,只不過依舊是傻傻的,哪個也不太好用,人機交互顯得非常僵硬,系統發音跟“文曲星”上的電子發音區別甚小。”Gloria”是奔馳正在開發中的一套全新的智能人機交互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她”有了一個可以看得到的虛擬形象,對著虛擬形象發號施令,似乎更有成就感,語言指令也更自然隨和一些。
借助云計算技術,機器人的各種指令、動作、表情以及語音識別能力可以遠程實現,而無需為存儲空間和計算能力勞神。這樣的原理就類似現在的Android手機可以支持語音輸入、搜索指令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