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IC制造轉向中國 本土產業跨越式進步

        IC制造轉向中國 本土產業跨越式進步

        作者: 時間:2014-02-21 來源:工控中國 收藏

          眾所周知,我國是電子產品消費大國,但離技術強國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傳感器等工業元件并不能完全實現國產化,大量依靠進口。其中,在這些電子元件中,最主要的IC元素,更是中國產業發展之痛,每年用在IC進口的資金甚至超過了石油進口消費總額,本土IC產業實力亟待提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33653.htm

          產業發展良機轉向中國

          在全球領域的下一個10年中,系統和半導體設計的中心將從美國、日本和歐洲向中國及其它亞洲地區轉移。投資者將把注意力轉向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的中國以及亞洲地區的其它許多無廠公司。從總體情況看,與中國、印度和其它國家相比,美國正在失去它在領域和技術方面的競爭力。

          而中國已經具備了完整的由IC設計、晶圓代工、封測以及系統廠商構成的產業生態。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形成了一定的特異性,如產品生命周期特別短、市場給IC供應商提供的信息非常少、IC廠商的毛利率低、終端產品生產商的技術水平低、消費者極其多樣化等。

          雖然芯片制程上,與國際主流還存在代差,但是這屬于技術問題,是未來可以克服的。

          中國IC企業或迎跨躍式發展

          中國是全球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本土的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消費電子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在汽車電子、工業互聯網等領域也將占據重要的份額,中國IC市場地位日益重要。IC設計業能夠運用技術迅速對市場做出反應,成為IC產業的關鍵樞紐。

          與此同時,中國的IC設計企業通過與本土市場和產業鏈近距離密切接觸,形成了與本土市場節奏充分協調的靈活性、高速度和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如在手機市場方面,跨國公司往往以100個工程師的團隊規模,每6個月開發一款新產品。中國的手機廠商往往只用5—10個人,每3個月推出一款新產品。中國企業能在35%的毛利率之下生存,達到20%的營業利潤,跨國IC企業需要50%—55%的毛利才能達到相當的營業利潤。國內的IC設計企業能向技術水平低的手機生產商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并迅速對客戶的服務要求做出響應。

          綜上所述,中國業正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之下,迎來追趕全球主流水準的發展良機,通過快速更新換代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完善生產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



        關鍵詞: IC制造 IC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宁海县| 辰溪县| 凤山市| 镇安县| 大邑县| 安阳市| 庆元县| 甘孜县| 阿图什市| 哈尔滨市| 章丘市| 神农架林区| 子洲县| 丰镇市| 长兴县| 芜湖市| 临汾市| 衢州市| 乌兰浩特市| 大英县| 淳安县| 芜湖市| 马公市| 麻栗坡县| 寿光市| 昌平区| 堆龙德庆县| 封开县| 密山市| 桑日县| 大洼县| 安西县| 镇江市| 黎平县| 华池县| 贺兰县| 广灵县| 烟台市| 鱼台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