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電壓、時間可調語音錄/放電路ISD1810
1 主要特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26455.htmISD1810是ISD系列語音錄放芯片中的一個新產品,它采用模擬量直接存貯技術,因此保真度高,音質好;能重復錄放1萬次;信息可保存100年;ISD1810采用單電源3V供電,其錄放間隙電路能自動進入省電狀態,而維掛電流僅0.5μA。
同時,ISD1810電路還具有四大特點:
第一是電源低,神經質推薦工作電壓為+3V(單電源),在低到+2.7V的時仍能正常工作。因而在高檔玩具、賀卡以及其它低功耗的應用中有著廣闊的市場潛力。
其次是錄放時間可調(8~16秒),ISD1810的振蕩電阻(Rosc)放到集成電路芯片之外,因此,用戶只要簡單地改變振蕩電阻之值,就能方便地改變采樣頻率,從而調整錄放時間的長短,也就是說,振蕩電阻越大,采樣頻率越低,錄放時間越長,當然頻帶也就越窄。若要追求音質,可選擇較小的振蕩電阻;而如果錄放時間不夠,可加大振蕩電阻。從而大大增強了ISD電路的實用性。
第三,ISD1810錄音端、放音端均為高電平有效(正脈沖),這一點和ISD的其他系列錄放芯片有著顯著的不同。以前的ISD 1100和ISD1400系列的錄放端都是低電平(負脈沖)有效。需要說明的是ISD地810和ISD1100/ISD1400除上述不同外,其它如話筒(MIC)等外圍電路大致相同,這可能造成初用者的錯覺,而導致使用該電路不能正常錄放的現象出現。
第四,ISD1810不能分段,它沒有地址端,這對于不用分段的用戶來說,減少了處理地址端的麻煩。但另一方面,也許給另外一部分需要分段的用戶帶來了遺憾。總之,ISD1810電路的這些特點大大地拓展了ISD的應用范圍,因此,它同樣也受到用戶的廣泛歡迎。
2 ISD1810引腳排列和功能說明
圖1所示是ISD1810的管腳排列圖。各管腳說明如下:
VCCA、VCCD(+電源正端):在芯片內,模擬和數字電路使用不同的電源總線,并分別引到外封裝上,以減少噪聲。
VSSA、VSSD:接地端,數字和模擬信號的地線也是分開的。
REC:錄音端,高電平有效。只有此端出現高電平,不管電路處于放音還是等待狀態,電路立即進行錄音。并在結束時給出一個EOM標志,以表示重放操作到此停止。
PLAYE:邊沿觸發放音端,此端出現上升沿時,芯片開始放音,直到出現EOM結束標志或內存結束。一旦開始放音,此端就失去控制功能,直到放音結束。
PLAYL:電平觸發放音端,在此端的上升沿,芯片開始放音,一旦高電平不能維護,放音結束。
RECLED:錄音指示輸出端,當芯片錄音時,此端變為低電平以驅動LED發光。
MIC:麥克風輸入湍,此端連至電路內部前置放大器,外部話筒通過電容耦合到此端,此電容和電路輸入阻抗決定了該芯片的頻帶低頻截止點。
MIC REF:麥克風參數端,為前置放大器自動反相輸入端,采用差分輸入形式的目的是為了減小噪聲,可提高共模抑制比。
AGC:自動增益控制端,用來補償話筒輸入電平幅度的變化以減少失真,其響應時間由此端的輸出阻抗和旁路電容(4.7μF)來決定。4.7μF電容對釋放時間也能滿足。
SP+、SP-:揚聲器輸出端,可直接驅動8Ω揚聲器。在單端使用時,輸出端和喇叭間必須加耦合電容,單端使用的輸出功率為雙端的1/4。在錄音時,SP+、SP-均呈高阻態。
XCLK:外接時鐘輸入端,使用時該端應接一個下拉電阻,不用時則要接地。
ROSC:振蕩電阻接入端,用于決定錄放時間長短,推薦值100kΩ(10秒)。
FT:饋電通路,該模式允許外部信號驅動揚聲器,此時錄、放音端均應保持低電平(Vss)。而且,FT不用時也應處于低電平,顯然該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但不用時,仍要再次接地。
該電路工作溫度范圍為0~+50℃,推薦的電源電壓范圍為2.7~4.5V之間。圖2所示是ISD1810的典型應用電路。圖3所示則為ISD1810的振蕩電阻和錄音時間的關系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