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LED封裝的一些事情
中國目前占全球LED封裝產量的70%,然而,中國有近2000家LED封裝企業,產能非常分散,幾乎沒有一個企業能夠生成與國際級大企業比肩競爭的實力。
目前國內的LED封裝業從技術、人才、裝備、研究領域等方面來看,單獨指標的最高水平對比國際最高水平并沒有多少根本性的差距,甚至整體的產值也不低,占到全球市場值的10%以上。這里面實際上根本的差距是在整體的整合太差,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領軍企業和領軍企業群體,全國逾1000多家封裝企業都在較低的層次上各自為戰,各自的技術、人才、裝備優勢得不到互補也就得不到相互的促進。所以從現實角度綜合分析,封裝業在LED中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們有相當多的潛在優勢,只要整合得力,這種優勢就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
目前全球LED封裝的前五大廠商為日亞、Cree,三星、Lumileds以及臺灣億光,其中臺灣億光專注于封裝,是SMDLED封裝行業的老大,是LG、夏普、三星等LED液晶電視廠商的主要供應商,其2010年的月產能就可以達到10億顆,年銷售額已經近3億美元。而臺灣第三大SMD封裝廠商東貝的產能在2010年也提升到了5億顆/月。由此看出中國LED封裝企業與海外企業的差距。
根據我國現有LED產業現狀,OFweek半導體照明網steven認為LED封裝產品在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我國的LED封裝技術,特別在功率LED封裝和非標準特種器件封裝技術與國外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進行研究開發,建立有自主產權的封裝技術,趕上世界的封裝水平。只有封裝水平搞上來,才能真正使LED產業做大做強,為我國開發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以及拓展應用產品領域和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只有把封裝產業做大做強,才是前工序外延、芯片的市場保障,才能促進前工序外延、芯片產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LED產業鏈獲得更大的發展。
制約中國LED封裝產業發展因素
中國LED封裝企業的技術不夠強是一個非常大的制約因素
做得好的封裝企業需要非常高的技術實力,其實封裝技術的含金量不亞于芯片生產,比如如何解決LED散熱,如何降低LED的熱阻,如何增加LED出光效率,如何增加LED的可靠性等,這些都需要非常好的技術做后盾,才可能造就一個強大的封裝企業。
從技術上來說:一是關鍵的封裝原材料:如基板材料、有機膠、熒光粉等其性能有待提高。二是大功率LED封裝技術的散熱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三是封裝結構針對不同應用場合應有所創新。這些技術問題有待于技術工藝的不斷提高,加以克服。
從專利上來說:關鍵封裝技術往往與國外的封裝專利相悖,如白光封裝技術、功率LED封裝散熱技術等。如要規模化封裝生產并大量出口,必將遇到專利的糾紛。
品牌缺失是另外一個重要限制因素
國內外在封裝領域技術差距正在縮小,而且應用領域的機會在不斷增加,企業的規模效益也正在增加,新興品牌正在形成。但是品牌效應卻遠遠比不上國際大廠,在許多業內人士的心目中,國內產的LED光源那就是低端產品的標志,缺乏認知度,所以,培養品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
應該說目前在我國LED產業鏈中地位最舉足輕重的還是封裝業。國內封裝業總體發展還是比較健康的,但資源整合顯然不足,低層次競爭激烈的情況較為嚴重,下一步的發展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LED封裝業也的確到了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時期。
隨著市場的日趨成熟,行業內的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企業面臨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筆者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的不僅僅是規模,更需要的是對于本企業所處在行業的深入理解,進而形成足夠的核心競爭力,而這個核心競爭力必須與行業需求契合。
但正是這種于國際大廠之間的差距隱藏著巨大的機會,在LED液晶電視、室內照明市場真正大規模啟動后,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應用市場,必將為本土的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像其它成熟市場一樣,中國LED封裝市場的格局一定會發生重大的改變。
國際大公司仍然在國內的高亮度LED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國內LED封裝企業只有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技術水平,才能在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得到更好發展。
LED封裝業不僅有著一個極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且兼顧國內國外也有了一個較健康發展的產業平臺支持,打造國際國內一流的規模化龍頭封裝企業已完全不是空談!
波峰焊相關文章:波峰焊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