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設計應用 > 這款智能車燈是如何做到省電70%的?

        這款智能車燈是如何做到省電70%的?

        作者: 時間:2018-08-13 來源:網絡 收藏

        每一個研究的人,都在解決燈光使用效率的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6573.htm

        傳統車燈照亮前方路面的時候,常常會刺到對向司機的眼睛。而且還會照亮一大片天空,以及路邊樹木和草坪房屋,這些位置的信息對開車來說沒有太多價值。通過控制,把光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不需要照射的地方就保持黑暗。

        這種功能的車燈已經出現了。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使用激光或數字光處理系統的大燈,動態鎖定目標然后適應性輸出光照,實現了“哪里需要照哪里”的目的。不過這種做法還不夠高效。因為原理上,這類車燈燈光變化是靠選擇性阻斷實現的。換句話說,頭燈仍然是整個全亮,只不過用某種方法阻擋了一些不需要的發光像素,仍然存在光浪費。

        在這個問題上,陣列大燈更省電,但是在技術處理上比較復雜。這種車燈一般由80個發光像素組成,每一個都要連接到昂貴繁瑣的光學器件上去,做到單獨控制開關。在使用時打開需要的像素,控制照射位置。


        左上角為大燈系統調整發光像素打出的µ(研究項目名稱)字樣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出了一款車頭大燈系統,特點在于:單獨可控的數量多了十幾倍,這意味著燈光照明的花式會增加不少。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方法會用到4個 陣列,每個陣列有256個發光像素,每個像素的尺寸大約只有125微米。每個像素都能單獨控制,會發射3種光通量,這就讓頭燈能選擇性地釋放光能,其中一般情況下,有70%的LED出于省電模式——也就是關閉狀態。

        有一個非常困難的部分是,為了獨立控制每個像素,每一個發光像素要和驅動芯片連接,兩者間的距離只有15微米。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嘗試了一種材料 ——用黃金做成的納米級“海綿”。這種材料真的能像一塊海綿那樣壓縮,并精確適應組件的表面起伏,是一種很不錯的連接材料。當然研究人員也在試驗其他材料,除了黃金海綿,他們還在嘗試了一種金錫合金。


        納米級黃金海綿

        這個全新的頭燈是名叫µ(微型自適應順光照明系統)合作項目的研究成果,除了弗勞恩霍夫研究所,項目成員包括了英飛凌、歐司朗、海拉以及戴姆勒。歐司朗負責電氣、機械和熱接口,做出原型后轉移到燈模塊中。海拉主要解決開發光學系統和熱管理系統,包含了整個車頭燈的設計。戴姆勒制定總線連接和光學元件的規格和要求,負責車頭燈的詳細測試,最終期待產品在梅賽德斯奔馳上亮相。目前除了近期已經被裝進大燈的消息,弗勞恩霍夫的研究人員沒有提到半點商業化產品的細節。

        只是不知道,用上了黃金海綿這種材料,這款車燈系統的商業化成本會是多少呢?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长沙县| 常山县| 鄱阳县| 山阴县| 乌恰县| 思茅市| 汾阳市| 大埔县| 松潘县| 三江| 离岛区| 东台市| 海阳市| 岳阳县| 张家界市| 天柱县| 达州市| 陆丰市| 南丹县| 黄冈市| 含山县| 南汇区| 宝坻区| 澄江县| 惠安县| 顺昌县| 四子王旗| 横山县| 张家港市| 太和县| 莎车县| 固阳县| 渑池县| 金川县| 福贡县| 易门县| 白朗县| 米林县| 织金县|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