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51單片機存儲器擴展問題

        51單片機存儲器擴展問題

        作者: 時間:2013-01-30 來源:網絡 收藏

        總之,記住三總線傳遞的方式,先尋址,再傳數,由控制總線控制,這個模式,你就容易理解這個了。

        單片機的p2和p0分別傳遞地址的高八位和低八位。同時p0還傳遞數據。在時序信號的ALE高電平期間,鎖定地址信息。/PSEN是選通程序的。在/PSEN低電平期間是向程序傳遞程序代碼,/WR和/RD是選通數據的,即在/WR和/RD(p3的六腳和七腳)低電平期間把數據傳遞給數據寄存器。而/PSEN和/WR及/RD是在不同時間變為低電平的,沒有重疊的部分。也就是說,當/WR及/RD變成低電平時,/PSEN已經恢復高電平了,由P0口傳出的數據信息當然只會傳到數據存儲器里,因為程序存儲器已經不再處于選通狀態了!!從表面看,都是從p0口傳出的,但因為選通器件的時間不同而不會發生混亂。當然我說的是片外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的的情況,其實對片內也一樣,還是三總線的這種控制方式,使它們在不同的時間被選通,而不至于發生沖突。

        看看單片機的一個電路圖。你會發現p0既跟74LS373連,又跟8155或8255或鍵盤或數模轉換器等等連。而8155或8255或鍵盤或數模轉換器等等對單片機而言是當做數據存儲器處理的。74LS373連的多半是程序存儲器。那么p0送出的信號不是兩者都接受了嗎?注意看ALE接74LS373的G接口,鎖存地址用,PSEN有時用有時不用。WR和RD接數據存儲器的選通接口。因為WR和RD跟ALE的信號在時間上沒有重疊部分,所以p0的信號不會被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同時收到。這是一個舉例說明,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四,,存儲器分為數據存儲器和程序儲存器,其地址空間、存取指令、和控制信號各有一套,

        51是馮-諾依曼結構

        哈弗結構說的是將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地址編碼分開,因而有兩種程序指令總線和數據指令總線。請注意這里說的是:地址編碼分開。取指令和取數據可以同時進行。

        因為馮-諾依曼結構的數據線和指令線是分時復用的,在同一根線上,有時傳送的是數據有時是指令,所以它取指令和取數據不能同時進行。你看mov,movx,movc,的功能,它告訴cpu什么時候取數據什么時候取指令。注意:數據和指令的區別!

        又一種說法 哈佛結構和馮.諾依曼結構都是一種存儲器結構。哈佛結構是將指令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分開的一種存儲器結構;而馮.諾依曼結構將指令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合在一起的存儲器結構。

        哈佛結構是為了高速數據處理而采用的,因為可以同時讀取指令和數據(分開存儲的)。大大提高了數據吞吐率。缺點是結構復雜。

        通用微機指令和數據是混合存儲的,結構上簡單,成本低。假設是哈佛結構:你就得在電腦安裝兩塊硬盤,一塊裝程序,一塊裝數據,內存裝兩根,一根儲存指令,一根存儲數據……

        是什么結構要看總線結構的。雖然數據指令存儲區是分開的,但總線是分時復用得,所以頂多算改進型的哈佛結構,呵呵。ARM9雖然是哈佛德,但是之前的版本也還是馮諾結構。早期的X86能迅速占有市場,一條很重要的原因,正是靠了馮 諾依曼這種實現簡單,成本低的總線結構。樓上的兄弟有一點說的不確切,現在的處理器雖然外部總線上看是諾依曼結構的,但是由于內部CACHE的存在,因此實際上內部來看已經算是改進型哈佛結構的了。

        這個問題21ic上討論翻了無數個帖子,沒有什么定論,見仁見智。

        至于優缺點,呵呵,樓上的兄弟說的就比較的明白了。哈佛結構就是復雜,對外圍設備的連接與處理要求高,十分不適合外圍存儲器的擴展。所以早期通用CPU難以采用這種結構。而單片機,由于內部集成了所需的存儲器,所以采用哈佛結構也未嘗不可。現在的處理器,依托CACHE的存在,已經很好的將二者統一起來了。

        很多入門的書上基本上都說: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組成的系統

        都叫馮氏結構。

        也有的說:“程序存儲器的數據線地址線”與“數據存儲器的數據線地址線”共用的話,就

        是馮氏結構,所以51是該結構。(我認為說得太絕對了)

        我認為馮氏結構與哈佛結構的區別應該在存儲器的空間分別上,哈佛結構的數據區和代碼區是分開的,它們即使地址相同,但空間也是不同的,主要表現在數據不能夠當作代碼來運行。

        口線復用,就將它認為成馮氏結構,我認為這樣不足取,應該是按照空間是否完全重合來辨別。比如PC機的代碼空間和數據空間是同一空間,所以是馮氏結構;51由于IO口不夠,但代碼空間和數據空間是分開的,所以還是哈佛結構。

        另外,還有的把CISC RISC 和 地址是否復用,是哪種結構 這3這都混到一起。我認為這三者都沒有必然的關系。只不過 RISC因為精簡了指令集,沒有了執行復雜功能的指令,為了提高性能,常采用哈佛結構,并且不復用地址線。

        51單片機相關文章:51單片機教程


        存儲器相關文章:存儲器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清流县| 攀枝花市| 盈江县| 云安县| 榆中县| 永定县| 宣威市| 无锡市| 枣庄市| 汨罗市| 东安县| 小金县| 田东县| 佛山市| 德庆县| 安国市| 荣成市| 陆河县| 余姚市| 大同市| 拉萨市| 兰西县| 中卫市| 镇康县| 新邵县| 古浪县| 珲春市| 隆尧县| 鲁山县| 柯坪县| 东港市| 横峰县| 临武县| 龙胜| 蓝田县| 越西县| 曲靖市| 永善县| 东方市|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