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fed顯示器

        fed顯示器

        作者: 時間:2012-03-13 來源:網絡 收藏
        用表面傳導發射電子的理論,開發SED.Canon與Toshiba在1999年6月簽訂契約,共同開發次世代大畫面顯示技術一{表面傳導電子發射擊隊(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主要應用於40寸大尺寸。Canon主要負責電子發射和微型制造兩項技術,Toshiba則以CRT與LCD等技術加以延伸發展,并規劃大量生產需要的制程技術。
        Toshiba在CEATECJAPAN2004展示SED試制品,其黑色亮度為0.004cd/m2(Toshiba測量液晶電視為.7cd/m2),白色亮度為260cd/m2(PDP為0.7cd/m2)(PDP為60cd/m2),強調SED在對比度的超高性能。
        Canon與Toshiba於2004年9月宣布合資理產SED顯示器,新公司SED株式會社,從事SED技術研發,生產與銷售,於2004年10月開始營運,預計投資183億美元興建SED生產線,2007年再投入164億美元進行大量生產,產品主要應用於32寸以上大尺寸電視,預計2005年8月可望開始小規模量產50寸SED面板,月產量約3,000片,預計2007年將產能擴增至月產75,000片,2008年將產能提升到每年180萬片(月產能約15萬片),2010年在提升至每年300萬片,(月產25萬片)的生產規模.
        在銷售目標上,2007年達到每年300億日元,2010年達到每年2,000億日元.

        3、雙葉電子
        日本雙葉電子曾於2002年10月成功開發出寸彩色FED面板,并在同一年CEATEC JAPAN 2002展出8項試制品,其顯示色彩數為1,670萬色,亮度為400cd/m2,耗電量為4W,面板厚度僅為2.8mm.在FED的驅動電路模組,則是與村田制作所合作開發.不過此次展出的FED面板還處於研究開發皆段,尚未決定投產日期.
        在2003年2月的NanoTech 2003雙葉電子又展示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解析度16x16畫素,每個畫素尺寸為4mm x 3 mm,畫素間隙為2mm,亮度可達1.000cd/m2,陰極電壓為200伏特,耗電量為7W.
        2004年7月展示4寸至11寸各類型號全彩FED產品,其中4寸(解析度為240X64畫素)與4.3寸(解析度240X128畫素)產品,特點是亮度高達1.000cd/m2,其他產品規格,5.9QVGA,亮度為800cd/m2,8.0寸WQVGA(解析度480X234畫素),亮度為500cd/m2,11.3寸VGA,亮度為350cd/m2.
        雙葉電子於2004年11月發表FED生產計畫,預計生產11寸左右的車用面板,計畫投其所好資85億日元在生產設備,2006年生產線開始架設,2007年開始量產,預計營收為60億日元.

        4、Sumsung
        Sumsung SDI自1990年中期開始與Sumsung綜合技術院共同開發FED,1997年7月在德國舉行的第12屆國際真空微電子會議,發表一款4.5寸,厚度僅2.2mm,工作電壓800伏特,亮度為350cd/m2,并於2000年開始發出18寸FED樣品.2001年也發表一款單色15寸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亮度為600cd/m2.

        表3 Canon與Toshiba合資SED公司
        公司名稱SED株式會社
        設立日期2004年10月
        事業內容SED面板的開發、生產、銷售
        公司地點神奈川縣平塚市田村9-22-5
        公司代表代表取締役社長:鵜澤俊一(現Canon取締役SED開發本部長)
        資本額10億5萬日元
        股東結構Canon占50.002%,Toshiba占49.998%
        員工人數約300名(2005年1月)

        Sumsung綜合技術院(Sumsung Advance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2004年的FPD International 2004也強調奈米碳管作為電子源的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的優勢,準備於2~3年後大量生產.

        5、LG Electronics
        LG電子於2001年與LG綜合技術院Display研究所進行5~6寸FED的開發.2002年成功開發20寸場發射顯示器,并有將FED商品化的計畫.

        6、工研院電子所
        工研院電子所於2001年8月宣布研發全臺第一片4寸車用奈米碳管廠發射顯示器(CNT-FED),利於奈米碳管的低導通電場、高發射電流密度,以及高穩定性,同時結合FED技術來實現陰極射線管平面化的可能性,保留CRT影響品質,并具有省電與體積小的優點,成為兼具低驅動電壓、高發光效率的大尺寸平面顯示器。
        奈米碳管場發射技術除應用在顯示器上外,工研院電子所在2004年12月也宣布開發完成20寸奈米碳管場發射背光板(20-inch 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ssion Back Light Unit,CNT-BLU),主要應用於大尺寸TFT LCD的背光源.大尺寸TFT LCD背光模組目前仍以冷陰極燈管(CCFL)作為背光源,然而大尺寸(30寸以上)TFT LCD所采用的CCFL長度需要更長,生產上較先前應用在筆記型電腦與監視器用的燈管更為困難,且在畫面均勻性、含汞,以及光學膜成本昂貴等問題,都使得大尺寸TFT LCD背光模組的成本大幅提高,雖然許多廠商已經朝向LED背光模組來發展,不過奈米碳管場發射技術應用於背光模組的發展,具有光源強度均勻、發光效率高、制程簡單等優點,將使得奈米碳管場發射技術多了一個應用方向。

        7、東元奈米應材
        東元集團於2002年與工程院電子所、材料所與化工所簽訂奈米碳管有關材料、至成及產品的合作案,東元將借重工研院在奈米科技的基礎研究,加上東元的商品化開發,發展應用於電視用的奈米碳管顯示器。
        東元集團旗下的東元奈米應材於2002年獲得經濟部科專計畫3000萬元補助,加上東元集團物投資,發展奈米碳管顯示器及其相關材料。除了借重工研院之外,并與臺大、清大、交大、中央、中原等大學進行個別研究專案。

        8、其他
        其他廠商方面,日本三菱電機研發出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預計於2006年商品化。Motorola的研發部門Motorola Labs於2003年7月宣布已完成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技術,并展示一款15寸樣品,不過Motorola并打算自行設廠生產FED,而計畫將技術專利開放提供給有意發展的廠商。

        美國CANDESCENT Technologyd 加州San Jose建造面積達34萬平方英尺工廠,但因技術與市場需求的緣故,宣布放棄場發射擊隊顯示器的生產計畫,準備將技術授權給其他公司,將從制造商轉型成以智財權為主的公司。

        家電大廠選擇獨特技術以強化競爭力
        在大尺寸薄型電視技術上,液晶電視、電漿電視、背投影電視,以及新興的SED電視,主要家電廠商逐漸認為擁有屬於自己獨特技術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在成本、畫質與產能上提供足夠的支援,因此在最近日本顯示器廠商的發展出現{選擇與集中}的風潮,如Sharp在六代廠量產之後宣布七代廠的興建,Samsung與LG.Philips LCD也宣布興建七代廠的計畫,而Hitachi則將電漿顯示器制造公司FHP從Fujitsu集團下轉到自己集團之內,并且與松下展開在電漿顯示器在研發、制程、零元件采購上的合作,SONY雖否認退出電漿電視的經營,不過也強調液晶電視與背投電視是主要發展的技術,因此,從這波{選擇與集中}的風潮下,廠商擁有自身獨特的技術才能建立廠商發展的優勢。


        表4 家電大廠在平面顯示器電視的布局
        Company直視型薄型電視背投影電視(Microdisplay-based RPTV)
        LCD TVPDP TVSED TV穿透式LCDDLPLCOS
        Hitachi○◎
        JVC○○ ◎
        Mitsubishi○○ ◎
        Panasonic○◎ ○○
        Sanyo○◎ ○
        Sharp◎ ○
        Sony◎○ ○
        Toshiba○○◎○
        Samsung◎○ ○◎
        LG◎◎ ○○
        Philips◎○ ◎(2004年宣布放棄)
        注:◎:主力發展產品;○:已發展產品

        在2005年1月的[2005 International CES]開幕的前一天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Toshiba數位媒體網路公司社長藤井美英即談到[將SED和HD DVD作為今後的戰略商品]的戰略。Toshiba認為SED具有CRT的高對比、廣視角、反應速度快等優點,并且較液晶電視更輕薄、耗電量更低,因此積極發展獨有的SED顯示技術,應用于大尺寸薄型電視。

        結 論
        場發射顯示器技術目前的發展雖然在主流的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以及有機電鐳射顯示器發展的壓力下,似乎顯得不是那麼地成熟,不過奈米技術在各國政府積極鼓勵發展這下,未來的發展預期將有更多的突破。而在技術上呈現多元發展的顯示器產業,如何在眾多技術的競爭中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場發射顯示器技術的未來仍需相關廠商持續努力。

        led顯示器相關文章:led顯示器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fed 顯示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青铜峡市| 安仁县| 灵武市| 郴州市| 中阳县| 郸城县| 慈利县| 阳山县| 黑水县| 清远市| 通城县| 新丰县| 修文县| 旺苍县| 黄平县| 松滋市| 浮梁县| 北辰区| 合阳县| 章丘市| 衢州市| 万山特区| 桐城市| 晋宁县| 永嘉县| 永济市| 两当县| 九台市| 沙河市| 云和县| 昭通市| 定边县| 临汾市| 芦溪县| 应城市| 日喀则市| 萨迦县| 都兰县| 崇信县|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