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光技術的進展(二)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光技術的進展(二)

        作者: 時間:2013-10-08 來源:網絡 收藏

        小型化也取得巨大進展

          瞄準芯片間光傳輸的部件試制也已經展開。由日本內閣府提供支援的研究開發組織“光電子融合系統基礎技術開發(PECST)”試制的光收發器IC注3)達到了目前世界最高的集成度和傳輸容量密度。PECST于2012年9月發布了可在1cm2的硅芯片上、集成526個數據傳輸速度為12.5Gbps的光收發器的技術注4),數據傳輸容量密度相當于約6.6Tbit/秒/cm2。主要用于負責LSI間大容量數據傳輸的光轉接板(圖4)。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光技術的進展(二)

          圖4:芯片間布線駛入“光的高速公路”

          本圖為東京大學荒川研究室與PECST開發的LSI間數據傳輸用光轉接板的概要。除了作為光源的激光元件外,都使用CMOS兼容技術集成到了SOI基板上。激光元件也可以利用普通的貼片機安裝到芯片上。(攝影:右為PECST)

          注3)PECST是以在2025年實現“片上數據中心”、即在硅芯片上實現數據中心功能為目標成立的研究開發組織。2010年3月開始研究工作。

          注4) 該光收發器每組所占面積為0.19mm2。除激光元件外全部利用CMOS兼容技術實現。

          這次發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技術解決了各元件的尺寸過大、難以實現短距離傳輸和高密度集成的原有課題。常有人把光傳輸比喻為“飛機”運輸,而把電傳輸比喻為“鐵路”或“汽車”運輸,如果是跨海的長距離運輸,使用飛機比較合適,但如果只是向幾公里遠的相鄰城市運輸貨物則不適合使用飛機。因為不僅有燃料的問題,飛機起降所需的“機場”也太大。而光傳輸中相當于“機場”的光收發器的尺寸原來就非常大,有數cm見方,不適合1cm距離的傳輸(圖5)。

          從PECST的試制品上,能看到在面積1cm2的芯片上集成多個光收發器IC的可能性。光收發器IC和構成元件的小型化幾乎直接關系到低耗電量化。因為元件面積小的話,元件容量也小。通過推進元件尺寸的小型化,一舉改善了光傳輸的耗電量和集成度這兩項課題。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光技術的進展(二)

          圖5:即將實現10Tbit/秒/cm2的傳輸容量密度

          本圖為光傳輸用收發器的小型化以及伴隨小型化的集成度提高情況。通過小型化提高集成度的話,傳輸容量密度也會提高。目前的最高傳輸容量密度為PECST實現的6.6Tbit/秒/cm2。PECST預計2013年上半年將實現10Tbit/秒/cm2。

          開發獨特的核心技術群

          PECST的光收發器的實現主要依靠四項核心技術(圖6),分別為(1)作為光源的激光陣列元件、(2)連接光源與硅波導的光斑尺寸轉換器(SSC)、(3)Mach-Zehnder型光調制器*、(4)鍺光敏元件。

        硅光子技術全面普及:體驗硅發光技術的進展(二)

          圖6:實現6.6Tbit/秒/cm2傳輸容量密度的核心要素

          本圖為東京大學荒川研究室與PECST實現6.6Tbit/秒/cm2傳輸容量密度的技術要點。激光元件方面,開發出了大規模陣列化的技術;大幅降低了光斑尺寸轉換器的損失;光調制器的尺寸縮小至原來的1/4;鍺光敏元件也實現了2

        干涉儀相關文章:干涉儀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硅光子 硅發光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江| 赣榆县| 黄大仙区| 乐平市| 抚宁县| 昌宁县| 广汉市| 锡林郭勒盟| 沙河市| 调兵山市| 四川省| 开阳县| 克拉玛依市| 景德镇市| 惠东县| 秭归县| 韶山市| 婺源县| 桦南县| 新和县| 咸丰县| 柘荣县| 昔阳县| 乡城县| 长丰县| 景宁| 浠水县| 巴彦淖尔市| 山阳县| 诏安县| 安宁市| 宝清县| 临澧县| 噶尔县| 闽侯县| 石台县| 清新县| 巴马| 子长县| 永年县|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