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跨領域知識成工程師標配
要如何檢查新開發的裝置是否支持前述流程呢? 波束成形技術的一項主要測試挑戰是需在實體RF天線數組上驗證波束成形的信號傳輸效能,并以可視化方式呈現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驗證eNB RF天線校驗準確度和基頻編碼的波束成形加權算算法的正確性。
由此可見,系統校驗是獲得出色量測準確度的關鍵要素。圖4顯示典型的波束成形測試系統。
圖四 : 典型的TD-LTE波束成形測試系統配置
如圖4所示,修正精靈會引導用戶完成系統校驗、提示用戶將信號分析儀的信道1量測纜線,連接到位于注入點(以虛線表示)之雙向校驗分路器的第一輸出埠。所有的跨信道特性量測都將參考信道1。修正精靈可對跨信道修正進行分析,以便針對量測纜線、連接器、分路器,和衰減器固有的不匹配效應,補償信號分析儀之波束成形量測結果。
從產品開發的角度來看,多天線波束成形傳輸技術帶來不少測試挑戰,比方說工程師需驗證基地臺基頻接收/發送算法是否正確部署,以便產生波束成形權重。在此情況下,工程師必須在產品開發和網絡兼容性測試過程中,在各種不同的運作狀況下,同時驗證內建于基地臺和行動裝置的量測功能。
所得的量測結果是否的正確,取決于工程師是否清楚認識這個量測概念、是否充分掌握整體系統特性,以及是否執行準確的校驗性能驗證。其中牽涉到許多復雜的因素,包括在實時且不停變動的環境中使用的RF組件、數字基頻和復雜的運算設計組件。唯有如此,消費者才會對新的行動裝置感到滿意。否則,他們將立即棄而不用并轉而投向競爭對手的懷抱。
所以,未來是不是還會有所謂的純RF工程師?答案是:沒有。很多例子顯示,工程師需要更廣泛地了解系統特性,在技術領域中這種情形屢見不鮮,包括航空電子、汽車和隱密通訊產業的工程師,都需具備跨域知識。
以前的工程師只要專精一個領域即可(例如運算、數字信號處理、邏輯分析儀、射頻等等),但是現在卻行不通了,因為許多新的設計需要用到不只一個領域的工程技能,而且不同領域的技術必須交互運作。如何在廣大的整合系統中,快速從某個領域跨越到另一個領域,成了21世紀的工程師亟需克服的難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