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與x86的較量 未來誰更適合云計算時代
而筆記本電腦和上網本市場考慮的則會稍有不同。可能會是這樣,“我希望電池能使用3到6個小時而無需充電。設備可以大一點、重一點,因此可以使用容量更大的電池。希望它能夠像臺式機設備那樣,只不過是移動的。所以,我希望設備能夠運行臺式機的應用。使用電池時我可以在性能上做出一些犧牲,而插上電源后則可以獲得出色的性能。我需要幾GB的RAM,但是無需卓越的數據中心特性。”
在這種情況下,操作系統和應用的兼容性是需要考慮的主要特性,因此高能效的x86設計將是更好的選擇。
現在,這一切都顯而易見,因為市場已經在按照這個趨勢發展。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能否提取出一些要點:
ARM將繼續在移動設備領域中表現出色,而移動設備中出現新操作系統和應用環境則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用戶無法運行臺式機應用,而且電池使用時間也非常重要。
但是,ARM短期內在筆記本電腦或上網本領域難以取得重要斬獲。如果我需要一臺可移動的臺式機,我希望能使用所有現有軟件。除非iOS或Android可以在具有傳統鍵盤的設備上運行,并開發一個足夠豐富的生態系統來替代我的所有臺式機功能,否則這種現狀難以改變。
可能會有一種例外,那就是高度受限的筆記本電腦/上網本,比如GoogleChromebook。在這些設備上使用web瀏覽器通過網絡運行應用。這些設備并非適用于所有人,但是由于對全部軟件堆棧的嚴格控制以及使用的相關轉變,他們可以而且已經使用了ARM。
英特爾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較小設備上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雖然最新的凌動設計與傳統的x86標準相比具有相當出色的能效,但是它們的性能功耗比還是難以媲美最新的ARM設計。如果不需要與傳統的臺式機電腦軟件相兼容,那么x86則沒有任何優勢。比如,我們看到微軟新的SurfaceRT平板電腦使用的是ARM,而新的SurfacePro因為需要提供傳統Windows臺式機的兼容性,則使用的是x86。不過,SurfacePro電池的使用時間只有SurfaceRT的一半。
這些要點最終顯示,對于傳統的Wintel生態系統巨人微軟和英特爾來說,ARM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如果再考慮到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正在成為許多移動員工的主要設備、移動是主要增長市場等因素,那么這一威脅將無限放大。風險投資公司KleinerPerkinsCaulfieldandByers的合伙人MaryMeeker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證明了這一觀點。目前,為iPad或Android平板電腦加裝鍵盤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將提高其與筆記本電腦和上網本的競爭力,推動ARM需求的增長。
那么,云計算和服務器端應用呢?在這種環境中,英特爾x86架構適合在家庭中應用。事實上,目前大多數數據中心使用的都是英特爾至強產品。但在未來,是否將發生改變?ARM在數據中心內的價值定位簡單明了:ARM具有出色的能效,而數據中心則需要大量耗能。使用基于ARM的處理技術可以降低數據中心的整體功耗,從而降低運行成本;同時更出色的散熱密度還有助于推動小型數據中心的發展。
理論上聽起來不錯,但實際能否站得住腳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將要運行的預期工作負載有所了解。關鍵的幾個工作負載包括:
傳統的Windows和Linux實例
功能單一、控制嚴格的工作負載,如數據庫
大型web資產
讓我們依次來了解這些工作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