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CB布局技術實現音頻放大器的RF噪聲抑制
|
引言
RF抑制亦即RF敏感度,它已成為手機、MP3播放器及筆記本電腦的音頻領域中和PSRR、THD+N及SNR一樣重要的設計要素。藍牙技術正逐漸作為中耳機和話筒的無線串行電纜替代方案應用于移動設備中。采用IEEE 802.11b/g協議的無線局域網(WLAN)技術也已成為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標準配置。GSM、PCS和DECT技術中的TDMA多路復用會引入較大的RF干擾。當今密集的RF環境引發了業界對電子電路RF敏感度和RF對整體系統完整性影響的關注。音頻放大器即是一個對RF敏感的系統模塊。音頻放大器會對RF載波進行解調,并在其輸出端再生出調制信號及其諧波成分。某些頻率會落入音頻基帶的范圍,從而在系統的揚聲器輸出端產生用戶不希望聽見的“嗡嗡”聲。為了避免此問題,系統設計員必需充分了解所選放大器IC的局限性及其相應的PCB布局。本文將指導設計人員如何優化音頻放大器電路板的RF抑制能力。
尋找RF噪聲的來源
良好的布局(即,較好的RF抑制能力)的關鍵,首先要確認RF耦合噪聲的來源。如果所選的音頻放大器有評估板,則可利用評估板檢查各引腳的RF敏感度。選擇一個所感興趣的頻率,例如WLAN應用中的2.4GHz。根據天線原理,引線長度為1.2英寸(2.4GHz RF信號的四分之一波長)的天線在2.4GHz頻率時效率很高。l = c/(4*f)
其中l = 長度,c = 3X108,f = 頻率。
截取一段1.2英寸的導線并將其直接焊在IC的一個引腳上,測量(見附錄) IC在感興趣的頻率(2.4GHz ±10%)的RF抑制能力。取下1.2英寸引線并將其焊接到放大器的另一個引腳上,重復RF測量過程。 請確保每次測試的條件均保持一致。用這種方法繼續測量,直至1.2英寸引線接到放大器的每個引腳,并且記錄下在感興趣頻率下的RF測量結果。最后,引腳不連接天線的情況下,測量IC的RF抑制能力。
最后一次測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放大器性能的基準。將該測試結果與先前的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可以得出對RF解調信號最為敏感的放大器引腳。利用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對PCB的設計進行優化,減少被耦合到放大器引腳的RF噪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