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如何理解任正非最新采訪
英偉達CEO黃仁勛在巴黎VivaTech科技展期間接受采訪時,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接受人民日報專訪的講話表達了他的觀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6/471387.htm此前,任正非在采訪中坦承華為單芯片技術仍落后美國一代,美國是夸大了華為的成績,華為還沒有這么厲害。但強調可通過數學方法、非摩爾定律途徑以及集群計算來達到實用效果,滿足當前需求。對此,黃仁勛解讀道,任正非的言下之意是中國的技術對于滿足本土市場已經足夠。
黃仁勛如何理解任正非最新采訪
“某種程度上,任正非說的是,如果美國不想參與中國(的市場),那就算了,華為可以覆蓋中國需求,也可以覆蓋其他市場需求。”黃仁勛表示:“(雖然)我們的技術比他們領先一代,但重要的是要記住,技術層面的人工智能是一個并行問題。如果每臺計算機的性能不夠強,那就用更多的計算機。他所說的是,中國有充足的能源,他們會使用更多的芯片。所以在很多方面,他是在說中國的技術對中國來說已經足夠好了。”
黃仁勛提出了一個非常專業隊伍知識點,基于GPU/NPU的AI計算,本質上是一種并行加速計算模式、從原理上來說,并行計算可以是芯片內加速單元級別的并行,也可以是芯片之間的并行,也可以是加速卡之間的并行,也可以是網絡計算節點之間的并行,不論在哪個層次上實現并行加速,只要軟硬件系統協同到位,都可以完成超大規模的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任務。
英偉達之前曾經與中國本土算法研究團隊合作,利用GPU硬件和優化算法在玻色采樣計算,從效率和功耗兩個方面都完美擊敗谷歌懸鈴木量子計算機,證偽了所謂“量子優越性”。證明并行計算領域,基于CPU+GPU的異構經典超算系統,優于利用量子器件物理特性的所謂量子計算機。同樣邏輯,同樣基于CPU+GPU的異構經典超算模型,華為或者其他中國機構完全有能力靠系統結構優化、通訊能力升級和算法突破,構建一種并行計算系統,獲得比英偉達基于GPU器件本身性能優勢的超算系統更加優秀的能力。
結合之前黃仁勛稱“目前了解華為技術大概與H200相當,其AI系統規模甚至超過最新Grace Blackwell系統”。這意味著,在黃仁勛看來,華為AI算力技術大約與2024年二季度上市的H200系列相當,兩者差距超過12個月。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兩款GPU芯片工藝有超過6年的差距的情況下。本質上,英偉達GPU芯片技術、商業化以及AI算力生態依然領先于全球其他公司,尤其英偉達國內AI技術和產業規模差距比較大。
同時黃仁勛強調,從戰略角度看,中國市場至關重要,確保美國的技術堆棧成為全球AI開發者的基礎平臺尤為關鍵。“H20出口禁令終止了我們在中國的Hopper數據中心業務。我們正在探索有限的競爭方式,但Hopper已不再是我們的選擇。無論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的AI都會不斷發展。問題不在于中國是否會擁有AI,它已經擁有了。保護中國芯片制造商免受美國競爭的影響,只會增強它們在海外的競爭力,削弱美國的地位。出口限制刺激了中國的創新和規模化發展。”他警告稱,放棄中國龐大的AI研究人員群體是不理智的,長遠看中國的技術堆棧可能占據主導地位。
在新的出口許可要求之前,2026財年第一季度英偉達H20產品的銷售額為46億美元,而H20禁售直接把英偉達一季度毛利拉低10個百分點,導致今年上半年英偉達總損失達到150億美元。要知道,去年英偉達中國區收入年營收171.08億美元,同比增長66%為史上最高。
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取消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時,黃仁勛表示不抱期望,并透露英偉達已告知投資者和股東,未來營收及獲利預估值中,來自中國的部分將“全數剔除”。有機構預測,未來2-3年中國AI市場規模增長到500億美元,但由于美國的限制,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會從4年前的95%下降到50%以下,甚至會隨著監管的收緊而繼續降低。
華為AI大模型聚焦于產業落地
據Artificial Analysis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阿里通義和DeepSeek模型在全球先進AI模型市場中名列前茅。對比研發投入,自2019年開始華為研發AI大模型,但到今天為止,華為AI大模型似乎更偏向于產業落地,而非自身在基準測試(Benchmark)或Index指數上是否領先。
華為在財報中表示:“華為云盤古大模型都堅定地聚焦行業,2024年華為云發布盤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態、強思維三大方面全新升級。盤古大模型5.0包含從十億、百億、千億到萬億參數規格的模型,以適配不同的業務場景;進一步增強STCG時空可控生成能力,能夠更精準地理解物理世界,包括文本、 圖片、視頻、雷達、紅外、遙感等更多模態。同時,過去一年,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已在30多個行業、400多個場景中落地,在政務、金融、制造、醫藥研發、煤礦、鋼鐵、鐵路、自動駕駛、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氣象等領域發揮著巨大價值。”
“AI也許是人類社會最后一次技術革命,當然可能還有能源的核聚變。AI發展要經歷數十年、數百年。不要擔心,中國也有很多優勢。”任正非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胡事民表示,國產芯片格局已基本明朗,高端芯片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而算法和模型優化能夠實現卓越的性能提升,能夠彌補國產算力不足,但原始創新仍然需要加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