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電數智以“1底座+2平臺”戰略重構AI產業生態
在科技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深刻重塑著經濟社會發展格局。隨著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廣闊市場,產業競爭早已突破單純技術層面的 “單打獨斗”,演變為一場圍繞數字生態體系的全方位 “集團作戰”。當 “算力調度、數據價值釋放、場景落地敏捷性” 構成新時代 “AI 鐵三角”,誰能率先構建起三位一體的創新生態,誰就能在這場變革中搶占先機。
2025年初,北電數智提出構建“1個AI基礎設施底座+2大產業發展平臺”的創新范式,即打造領先、可信的AI計算基礎設施和AI數據服務,并通過傳統產業升級平臺與新興產業加速平臺雙擎驅動,加速推進“產業AI化”變革和“AI產業化”創新,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實踐路徑。這一戰略是基于對行業趨勢的深刻洞察與深厚技術沉淀的實踐結晶。
2025年4月15日-4月20日,由北電數智主辦的2025酒仙橋論壇在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開啟AI生產力元年”為主題,圍繞“產業創新應用、生態發展與數智未來”三大議題,深入探討AI技術演進方向,挖掘場景落地實踐,鏈接技術、資本與產業資源,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論壇吸引了產學研各界精英匯聚一堂,圍繞模型、數據、行業、算力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探討。
模型層面,AI 模型的發展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去追求參數越大越好,如今推理模型、多模態模型、垂類模型等呈現出多層開花的局面。全球大模型迎來技術躍遷和生態重構,中國AI大模型行業也處于爆發式發展階段,阿里云、DeepSeek 等企業密集開源多模態模型,智能體的蓬勃發展和多模態市場的快速增長,讓中國AI大模型行業迎來新起點。隨著模型的不斷進化,產業范式正從大模型向大生產力加速轉移。北電數智首席技術官謝東提出,AI 時代需要構建分布式智能協作系統,該系統的基礎架構應具備數據、算力、模型深度融合等六大能力,這為未來模型發展和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數據層面,人工智能逐漸從“模型” 驅動轉向“數據”驅動,高質量的數據成為推動AI產業升級和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動力。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演講中指出,數據已成為關鍵的網絡基礎設施,數據安全治理需要建立全鏈條防護體系。北方華創微電子副總裁夏凡也強調,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筑牢數據底座能力,拓展數據應用場景。可以說,構建可信且高效的數據流通體系是重塑全球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算力是AI發展的重要支撐,未來算力發展呈現多樣化需求。一方面,海量數據和復雜模型對高性能的算力、存力以及網絡負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算力、存力、運力之間的協同問題也愈發突出;另一方面,DeepSeek 在算法上的探索為算力發展開辟了新方向,即朝著適用性、普惠、可持續方向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強調,當前智算發展面臨國產自研AI芯片供給受限、基礎設施能耗高等問題,必須加快構建國內算力生態。華為公司計算產品首席營銷官李鵬闡釋了打造堅實算力底座對釋放AI生產力潛能的重要意義,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劉新民也指出,行業算力需求強勁,各方應攜手把握AI機遇。
AI 與行業場景的融合是實現其價值的關鍵。通用模型在解決業務痛點時存在局限性,打造專業的行業模型至關重要。京東方高級副總裁姜幸群介紹了京東方在核心制造智能領域的成果,展示了AI技術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力。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羅引認為,大語言模型結合智能體平臺,能助力企業實現定制化應用。北電數智首席營銷官楊震分享了北電數智構建的創新范式,通過產業共性打造AI要素平臺,推動AI賦能百業發展。
論壇上,北電數智積極推動產業協同,與中科聞歌、新華三、中科海光簽署戰略協議,促進算力、數據、模型等核心資源的融合與應用。此外,論壇還設置了數十場分論壇,覆蓋多個產業發展核心議題,持續推動技術交流與生態合作。
首屆酒仙橋論壇不僅是一次行業智慧的碰撞,也為產業發展勾勒出從技術基建到場景落地的清晰進階路徑。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交融的當下,論壇將持續發揮平臺聚合效應,聚焦“AI如何賦能傳統產業”“AI如何讓戰略新興產業落地”等核心命題,鏈接技術創新與產業需求,為破解技術轉化壁壘、加速AI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注入動能,在建設數字中國的征程中書寫更多時代新篇。
首屆酒仙橋論壇為AI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定義的四大發展趨勢 —— 進化基礎模型、夯實數據底座、構建算力生態、融合行業場景,為AI產業的發展繪制了清晰的 “新高地” 藍圖。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酒仙橋論壇有望持續發揮平臺價值,為實現“AI如何賦能傳統產業”“AI如何讓戰略新興產業落地”提供積極助力,為更好地建設數字中國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