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蘋果稅」或將終止
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審查蘋果的收費政策,特別是其對應用內購買收取高達30%的傭金以及對外部支付服務和應用商店的限制。這項抽成也被業界稱為「蘋果稅」,不同地區的比例各不相同 —— 其在中國市場的抽成比例目前是全球最高檔,對標準企業和小型企業(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下)分別收取30%和15%的傭金;同時,在中國不允許App外交易或第三方支付,禁止通過蘋果應用商店之外的渠道安裝應用,而在其他一些地區(如歐盟、美國、韓國)則是允許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2/466834.htm由于開發者需要將「蘋果稅」的成本轉嫁給用戶,中國蘋果用戶在使用某些應用時,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會員費或消費費用。另外,高額的「蘋果稅」可能會扼殺一些小型開發者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對于那些利潤微薄的企業來說,高抽成可能難以承受。
蘋果與這些開發者之間長期就iOS商店的政策存在分歧,尤其是傭金比例問題,更是成為了雙方矛盾的焦點。有分析指出,蘋果的高額傭金政策不僅損害了當地消費者的利益,還可能阻礙了創新和技術進步,對市場競爭環境構成了不公平的限制。
盡管蘋果一直堅稱其嚴格的應用商店政策旨在保護用戶并改善其產品的體驗,然而在全球范圍內,蘋果的應用商店政策已經受到了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例如,歐盟因《數字市場法案》要求,允許第三方應用商店和支付系統接入,韓國也通過立法迫使蘋果調整政策。這種“區域性雙標”被中國監管機構視為阻礙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核心問題。
在中國市場,蘋果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蘋果在財報中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大中華區占其全球銷售額近20%,但2024年第四季度該區域營收同比下降11%,華為等本土品牌的崛起進一步加劇競爭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正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應用的落地,試圖通過AI驅動的服務創新對沖硬件銷售疲軟。面對監管壓力,蘋果的應對策略呈現兩難:若降低傭金率或開放支付,短期內將損失數十億美元收入;若反壟斷調查導致合作關系惡化,其戰略轉型或將受阻。
中國官方對「蘋果稅」的調查成為科技界和消費者群體關注的焦點,無疑將給蘋果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蘋果和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均未立即對此發表評論。這一動作不僅折射出中國監管層對科技巨頭市場支配地位的警惕,更揭示了全球數字經濟規則重塑背景下,跨國企業與本土生態的深層博弈。
此外,自去年以來,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針對部分美國科技公司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去年12月,宣布對芯片巨頭英偉達收購邁絡思科技公司涉嫌壟斷開展立案調查;而隨著美國新出臺的關稅政策引發中國反制,2月4日,又對谷歌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開展立案調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