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市場分析 > 美國半導體新規產生連鎖反應

        美國半導體新規產生連鎖反應

        作者: 時間:2023-10-24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10 月 17 日,美國政府更新了對(AI)芯片的規定,除了限制美國企業向中國大陸銷售芯片,還進一步加強了對應用材料、泛林和 KLA 等半導體設備廠商出口相關產品的限制。此次,不止對中國大陸,新規還增加了對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先進芯片的管制要求,并對中國大陸以外的 21 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半導體設備出口許可要求,并增加了禁止進入這些國家的設備清單內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10/451942.htm

        芯片性能方面,美國新規取消了通信速度限制,將重點放在了計算性能上,美國政府表示,任何集成 50 億個或更多晶體管的芯片,并使用高帶寬內存(HBM),都在管制范圍之內,該門檻將涵蓋幾乎所有先進的芯片。這些規定將直接影響英偉達 A800 和 H800,以及英特爾芯片 Gaudi2 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對于英偉達來說,新規除了限制 H800 和 A800 芯片外,PCIe 模塊、L40S,甚至顯卡 RTX 4090 也被列入禁令。

        新規還限制超過一定「性能密度」水平的芯片,一位美國高級政府官員表示,這一規則旨在防止相關公司通過使用 Chiplet(俗稱小芯片)技術來繞過對以前禁令的限制。這一規定,使得原本想通過 Chiplet 組合成大芯片的方案難以實現。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BIS)還將 13 家中國 GPU 企業列入了實體名單。

        美國商務部部長吉娜·雷蒙多 (GinaRaimondo) 表示,新措施旨在「堵漏洞」,并表示未來可能每年更新一次。

        美國新規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影響

        這一波美國半導體新規,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都會產生影響。

        影響最大的自然是中國大陸電子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對 AI 服務器系統和應用廠商來說,發展難度又增加了,不僅是高性能芯片,像 L40S 這樣的中低性能芯片也被管控了,而且,模塊采購也受到了限制。從中短期來看,將影響中國大陸中高端 AI 服務器及加速器發展進程。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芯片禁令范圍已經擴大至中高端顯卡,代表產品是 RTX 4090,它主要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并非用于 AI 或高性能計算系統,不過,由于該顯卡具備較高算力,有時會被用于 AI 計算系統。可見,此次美國政府的動作力度還是比較大的。禁令 17 日推出,18 日,RTX 4090 顯卡就在中國各大購物網站下架,這導致部分擁有 RTX 4090 庫存的商家直接漲價,達到 2 萬元以上,甚至出現近 5 萬元的高價。

        RTX 4090 于 2022 年末上市。作為搭載 Ada Lovelace 架構的旗艦 GPU,該顯卡價格較高,主要瞄準高端游戲玩家,其官方建議零售價為 12999 元起,上市初期,英偉達各合作廠商對 RTX 4090 的定價多在 15000 元上下浮動。

        對于此次推出的新規,美國相關芯片廠商也很無奈,特別是英偉達、英特爾、AMD 和高通這幾家,之前幾個月,一直在積極與美國政府溝通,希望出臺的新政策盡量降低對這些公司商業利益的影響。除了政府官員之外,這些公司還游說了大西洋理事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等智庫,以及埃里克·施密特等有影響力的人物。某種程度上,此次新規,美國政府也考慮了這些芯片廠商的感受和利益訴求。

        美國新規對半導體設備業,特別是中國大陸相關產業也會產生更深的影響。

        不考慮美國政策,進入 2023 下半年以來,終端市場供求關系通過產業鏈傳到了上游的半導體設備業,行情越來越不妙。以受關注度最高的荷蘭 EUV 光刻巨頭 ASML 為例,18 日,該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訂單數量環比銳減 42%,降至 26 億歐元(28 億美元),遠低于分析師預估的 45 億歐元,該公司表示,客戶資本支出很謹慎,導致其對明年展望較為保守。

        以往,ASML 營收兩大來源地是中國臺灣和韓國,之后是中國大陸。近幾個月,受到美國影響,在相關規定生效前,中國大陸客戶大量下單,使得 ASML 第三季度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占比達到 46%,比第二季度的 24% 增加了近一倍。可見,中國大陸市場對 ASML 的營收貢獻非常可觀,但是,受全球市場低迷和美國政策雙重影響,未來一年內,該半導體設備巨頭的日子不太好過。

        美國政府對半導體設備的進一步管控,會進一步激發中國本土相關設備廠商的積極性,本土化設備占比也將提升。由于中國本土晶圓廠更傾向于采用國產替代品取代外國制造的設備,以北方華創和中微公司為代表的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廠商贏得的招標比例比往年高得多。根據華泰證券上個月對 182 份招標案例的分析,今年 8 月,中國大陸晶圓廠的所有設備招標中有近一半(47.25%,)由本地廠商獲得。今年 3 月- 4 月,中國設備供應商贏得了 36.3% 的招標額,而 7 月-8 月,這一比例就大幅提升至 62%。據 CINNO Research 統計,2023 上半年,中國十大本土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的營收同比增長了 39%。

        有分析師表示,中國廠商在蝕刻和清潔設備等領域做得越來越好,在全球范圍內,他們正在加強與美國公司應用材料和泛林的競爭力。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本土半導體設備的質量改善速度比他預期的要快,比他最初的估計提前了兩年。

        不過,痛點依然存在,主要體現在光刻方面,特別是 EUV 光刻機,中國本土廠商還無法生產出來。

        下面看一下美國新規對中國臺灣地區相關產業的影響。

        此次,美國對英偉達的降級版 L40S 開始管控,L40S 主要用于企業小規模的人工智能訓練。這會使英偉達失去大部分中國大陸 AI 市場,會間接影響中國臺灣供應鏈上的臺積電、英業達、廣達和緯創等廠商。

        在 ASIC 設計方面,由于英特爾的 Gaudi 2 也受到了限制,而該系列產品是英特爾與 IC 設計服務公司世芯合作開發的,雙方原本計劃在新一代 5nm 制程的 AI 訓練芯片 Gaudi 3,以及 AI 推理芯片 Goya 方面進行合作,由于 Gaudi 3 的芯片面積將超過 800 平方毫米,美國新規將會對這些芯片出貨產生影響。

        半導體 IP 方面,由于受到美國新規影響,晶圓代工廠勢必會對客戶進行更嚴格的審查,特別是要計算晶體管數量及是否使用 HBM,這將影響來自中國大陸 IC 設計公司 AI 芯片的投片,這會間接影響相關 IP 公司的營收。

        有挑戰就有機遇,中國臺灣 IP 公司 M31 表示,高端 AI 芯片廠商,多為自研相關 IP,但隨著美國禁令收緊,中國大陸高端芯片將加速國產化,反而有機會受惠。另一家 IP 公司晶心科技指出,目前,高端芯片以 Arm 架構為主,美國的一系列政策,反而給 RISC-V 提供了后來者居上的機會。如果把握住這些,商機會增多。

        中國市場的反應

        其實,對于美國階段性更新半導體產品規則,中國相關企事業單位,特別是計算和通信系統集成和應用廠商早有心理準備,也已經有預案和應對措施,不少服務器廠商已預先囤貨。據悉,騰訊、百度等大廠由于囤貨充足,受此次禁令影響有限。

        芯片渠道商也抓緊在 17 日晚間不停推銷手中產品,一位渠道商人士表示,17 日晚預定的以 H800 為主芯片的整機單價已高達 245 萬元,與一個月前的期貨預訂價 195 萬元相比,高出 25%。

        此次,作為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的 13 家中國 GPU 企業之一,摩爾線程(Moore Threads Technology)對新規表示了強烈反對,同時,該公司還選擇在此時準備推出 GPU 新品。據悉,摩爾線程正在測試其用于客戶端 PC 和數據中心的新一代 GPU,新品很可能采用了一種全新的微架構,它將接替該公司的春曉 GPU 系列,春曉系列包括 MTT S70、MTT S80 和 MTT S4000 等產品。

        由于被列入了美國實體名單,限制了摩爾線程獲得美國技術的機會,特別是在晶圓代工方面,由于臺積電和其它先進制程代工廠生產的芯片幾乎都使用了美國的技術、工具或設備,芯片制造商必須向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申請出口許可證,才能為實體名單中的企業生產芯片。

        如果無法獲得臺積電、三星或英特爾等先進制程晶圓代工廠的產能,摩爾線程將不得不向中國本土晶圓代工龍頭廠商要產能,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后者是否能夠使用 7nm 級制程工藝量產合格的 GPU,后續發展還需要觀察。

        摩爾線程的境況是許多中國本土 IC 設計公司的縮影,它們的處理器性能和綜合競爭力雖然不及英偉達、英特爾等大廠,但在中國本土公司中是很有發展潛力的,如何能將設計出的較高水平芯片制造出來,是一個課題。

        中國半導體發展前景

        在美國政府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下,中國大陸電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是不是一片灰暗呢?答案是否定的。

        國際權威機構 IDC 最新的統計和預測報告顯示,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將很快發生重大變化。

        IDC 表示,與早些年相比,各國半導體政策出現明顯變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的全球市占率將增長。CHIP 法案和半導體相關政策推動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業在全球重新布局,雖然直接影響可能是微妙的,但長期來看,供應鏈本地化是大趨勢。

        IDC 認為,中國大陸整體半導體產業區的比重將繼續增加,到 2027 年將達到 29%,比 2023 年增加 2%。相比之下,中國臺灣的市場份額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46% 下降到 2027 年的 43%。同時,美國將在先進制程工藝方面取得進展,其 7nm 及以下制程的份額預計將在 2027 年達到 11%。

        IDC 預測,在本土需求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大陸在追求自給自足所取得進步的基礎上,未來在發展先進制程工藝,以及成熟工藝方面,將會不斷取得進展和突破。最近,TrendForce 發布了一份統計和預測報告,它們認為,盡管美國、日本和荷蘭實施了半導體產品出口管制,但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廠有望將成熟制程產能全球市占率從 2023 年的 29%,提升至 2027 年的 33%。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应用必备| 平谷区| 北京市| 无锡市| 克东县| 巴林右旗| 新平| 武隆县| 来宾市| 武邑县| 江达县| 吴江市| 前郭尔| 永州市| 调兵山市| 互助| 福建省| 临洮县| 邮箱| 大庆市| 潞西市| 鸡泽县| 宁海县| 祁阳县| 沙洋县| 四川省| 云浮市| 奉节县| 若尔盖县| 盐亭县| 盐边县| 内黄县| 莱州市| 宁远县| 香港 | 余干县| 巴青县| 景德镇市| 宿州市|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