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IS,汽車市場還能淘到多少黃金?
作為CIS第一大使用場景,智能手機市場的陰晴關系著CIS市場的圓缺。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研究顯示,自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到2022年結束,全球的智能手機產量連續六個季度同比降低。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計要到今年二季度,智能手機的庫存才有望回到健康水位。并且由于通脹壓力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干擾,2023年全年智能手機產量的增量大概會維持在1~3%之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3/444345.htm在安防領域,安防龍頭??低?022年營收為831.74億元,同比增長2.15%,大華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也可以窺見全年的基本情況。大華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為211.72億元,同比下降1.46%,總體而言,2022年安防市場的增長陷入停滯狀態,對于CIS的需求也趨緩。
安防與智能手機兩大市場增長有限,甚至在過去出現了負增長,工業需求又相對比較穩定,汽車市場成為了CIS的主要的增長動能,也成為CIS企業競爭的重點。但目前汽車市場也在發生著變化。
汽車市場,變了
從應用來看,CIS主要還是用于具有ADAS功能的車居多,更寬泛而言,主要是新能源汽車。因此新能源汽車的出貨量的增長與衰減可以粗略當做是車用CIS的晴雨表。車用CIS的典型應用包括前視、側視、后視、環視攝像頭系統,駕駛員監控系統和乘員監控系統、電子后視鏡等??梢苑譃橛跋窈透兄獌纱箢?,其中影像類主要是為駕駛員提供輔助參考,要具備夜視全彩和低功耗,感知類則需要有效識別交通信號,特別是LED交通燈和指示牌等動態刷新的內容,具備出色的HDR性能和夜視全彩功能。
從單車用量上來看,隨著智能駕駛由L1 升級至L2/L3級,攝像頭顆數從最初的5顆左右增加至8~15顆,車載攝像頭顆數顯著的增加。比如,特斯拉的Model Y、Model 3、比亞迪的漢與唐兩個系列,以及蔚來的ES5、ES6、EC6都采用了8顆攝像頭。但從5顆到8顆再到以后的15顆的過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影響車用CIS需求量的還是新能源車的銷量。
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之年,2021年與2022年則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階段,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來看,2022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放眼2023年,雖然新能源汽車還會繼續增長,但是其增幅與兩年前相比大概率會減緩。
原因有三。第一、今年開始國家取消了實施多年的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消費者的購車熱情會衰減。第二,全球經濟不景氣,通脹的影響下,消費者不會優先選擇購車。第三點,經過兩年多的高速成長,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成熟期,這是產業特性所決定的,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模式會從高速走向穩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期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會落在900萬輛左右,大概也就是比去年增加了210多萬輛,增速放緩。
車用CIS的市場格局
當前的車用CIS市場中,主要玩家有On Semi、Sony、豪威和思特威。其中On Semi 是當前車用CIS領域的龍頭。其在2011年收購了Cypress的CMOS圖像傳感器業務部,后又在2014年4月收購圖像傳感器設備制造商Truesense Imaging,同年8月收購Aptina Imaging,該公司是全球首款車用CIS的制造商。
通過三起收購,On Semi在汽車CIS領域取得了先發優勢,并經過十年左右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在中低端市場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而高端市場,被Sony所占據,Sony自2015年才開始進軍車用CIS領域,但本身技術實力雄厚,在高端市場擁有相當的市場份額,客戶主要以日系車企為主。
綜合來看,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Sony占據高端市場,這部分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利潤率可觀。在中低端市場,On Semi以其先發優勢,占據絕大部分市場,繼而成為整個車用CIS領域的龍頭。但目前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轉變,中國企業正在向車用CIS市場發起猛烈沖擊。
國產車用CIS爆發
目前國內的圖像傳感器頭部三大企業分別是豪威、思特威、以及格科微。豪威與思特威都已經進入車規級CIS市場掘金。
受到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的動能驅動,在過去一年,豪威和思特威加速推進車規級CIS的進度。
在2022年豪威相繼推出了OX03D、OX05B1S、OX3J10三款產品,今年一月份有推出了OX01E20 系統級芯片。相對豪威,思特威的進度更快,僅在2022年就推出了用于感知的SC850AT、SC200AT、以及影像類的SC320AT、SC220AT等6款車規級CIS。在今年1月份,又推出了用于艙內應用的SC233AT。產品發布之密集,讓車用CIS市場的硝煙更加濃厚。
在面向終端市場的出貨量方面,過去一年,國產車規級CIS產業鏈也攻勢迅猛。從思特威方面來看,其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完成了多款產品的面世,而一部分產品已經進入國內頭部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從汽車貢獻的營收來看,2022年上半年,汽車電子貢獻營收6599萬元,同比增加15.2%,占營收的比重提升至6.5%。從豪威方面來看,其在過去一年加速推進市占率,從財報上看,2022年上半年豪威來自車用CIS市場的營收占比為22%,金額為16.06億元。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目前國產CIS企業與上下游合作更加緊密。作為CIS封測產業的龍頭,晶方科技去年就完成了車規級CIS封測產線的建設,并已經和豪威合作為客戶提供車用CIS,去年已批量出貨。而在代工方面,晶合集成開啟車規級芯片代工業務,并與思特威簽訂了深度戰略合作協議,晶合集成此前預計2022底公司車用芯片可達5000片/月。
競爭加劇
種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CIS企業布局汽車市場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去年,再其次才是現在。經過兩三年的發展,車用CIS的供應鏈與市場格局已經初具雛形。
豪威與On Semi是十多年前種的樹,因此當前能夠在車用市場占據一定的位置,思特威是四五年前種的樹,剛好趕上新能源汽車爆發的風口,快速崛起。對于其它CIS企業,如果現在或者未來入局,已經錯過了黃金窗口期,想要進入恐怕會更難。
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接近尾聲,這一波產能緊缺的大潮已經過去,終端增幅放緩的情況下,車用CIS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尤其是中低端市場,當前豪威與思特威已經在蠶食On Semi的市場份額。對于如此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已經入局者具有先發優勢,從技術、成本以及品牌影響力上會將想要入局的企業擋在門檻之外。
此外,進入車用CIS領域,要過車規級認證。目前終端車廠普遍需要拿到IATF16949、AEC-Q100和ISO 26262這三個車規認證,?其中?IATF16949是體系門檻,是汽車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規范,是汽車供應鏈的通行證;AEC-Q100以及AEC Q系列主要是針對車規電子元器件可靠性評估的規范,是前裝上車的“基本門檻”,而ISO 26262是針對電子電氣系統功能安全的評估規范。
這三項認證的背后是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成本,想要短期內拿到認證十分困難。以思特威為例,其在2021年4月拿到首款車規級產品AEC-Q100認證,在2022年9月公司通過ISO26262功能安全體系認證,2023年1月通過?IATF16949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前后花費一年半時間,已算相當迅速。而后來者能否短期內拿到三項認證要打一個問號,拿到認證后又能否順利找到第一個愿意吃螃蟹的車企,也要打一個問號。
另外,對于On Semi來說,當前不僅面對著豪威與思特威的沖擊,另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是,當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與全球其它地區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節奏不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迭代升級的速度更快,平均2.5年進行一次迭代升級,而全球其它地方則需要4年,在服務與產品上如何平衡中國市場與全球其它市場,是一項不小的考驗。
周期的魅力
“周期”的吊詭之處就在于難以捉摸,其中蘊含著“?!?,也深藏著“機”。
過去三年,CIS市場起起伏伏,智能手機像過山車,需求爆發又跌落,新能源汽車像開閘放水,急速有力的奔騰之后恢復涓涓細流。國產CIS也在周期中不斷的做著選擇,做著調整。一部分搭載著新能源車高速向前,一部分堅守陣地,等待下一個周期的到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