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從短缺走向過剩?
2022年以來,半導體產業呈現兩極化發展態勢:疫情、高通貨膨脹因素影響下,消費類芯片供過于求,廠商庫存高企;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下,汽車市場需求持續高漲,車用芯片供不應求,半導體產業也從全面缺芯進入汽車芯片結構性缺芯階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11/440806.htm受芯片短缺問題影響,不少車企生產遇阻。近期,又有車企表示將下調汽車產量目標數值。
缺芯,又一車企減產
11月22日豐田表示,2022年12月全球計劃汽車產量約75萬輛,該數據與去年12月實際生產產量(80萬輛)相比,約減少6%。
由于車用芯片持續短缺,12月豐田位于日本的3座組裝工廠的部分生產線將實施停工。其中,高岡工廠(位于愛知縣豐田市)第2生產線將停產2天時間,田原工廠(田原市)第1生產線將停產4天時間。作為主力的SUV“獵犬”和“陸地巡洋艦”等車型將受到影響。
同時,受車用芯片短缺影響,豐田也將本財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全球產量目標從970萬輛下調至920萬輛。
稍早之前,日產汽車的美國分公司也對外表示,供應鏈問題將迫使其位于密西西比州Canton的組裝廠11月減產。日產表示,將減少Titan和Frontier掀背卡車以及Altima轎車11月的生產天數,12月生產天數預料也會下降。一份提供給經銷商的備忘錄寫道:“減少生產天數是因為半導體芯片持續短缺,導致供應鏈中斷?!?/span>
除了減產,汽車“缺芯潮”爆發以來,為應對“缺芯”,多家車企還做出了減配交付、暫緩交付、以及跨界自研車用芯片等舉措。
削減訂單,汽車芯片短缺迎反轉?
汽車“芯荒”已經持續近兩年之久,何時將走向終結?近期,大摩(摩根士丹利證券)對外表示,部分車用半導體廠商——比如瑞薩半導體、安森美半導體等MCU與CIS供應商,目前正在削減部分第四季度的芯片測試訂單。
據悉,近年車用半導體營收年復合成長率(CAGR)為20%,汽車產量卻只有10%。車用芯片應該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出現供過于求,但受疫情影響,車用芯片供應鏈遇阻甚至斷供,進而引發了車用芯片缺貨潮。
隨著疫情緩解,供應鏈暢通,加上消費類需求下滑,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商大幅提升車用芯片產能,汽車芯片短缺問題正在好轉。
這一背景下,部分車用半導體廠商“砍單”似乎釋放出車用芯片將不再短缺,甚至車用芯片開始過剩的信號。
不過這一現象暫時只發生在部分廠商的部分產品上,整體車用芯片市場方面,業界普遍認為汽車芯片短缺現象仍將持續一到兩年。
近期,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對外表示,2023年車用芯片將持續短缺,“很多芯片供應商的反饋,明年還不能滿足博世現在的訂單需求,還有缺口,甚至有些缺口還相對較大?!?/span>
稍早之前,德新社報道,目前德國汽車芯片從訂購到交付需要6個月,是正常時間的兩倍。預計汽車芯片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持續到2024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