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編輯觀點 > 中國半導體的勝利只能依靠和屬于中國人

        中國半導體的勝利只能依靠和屬于中國人

        —— 解讀美國對中國出口芯片管制新規聲明之三
        作者: 時間:2022-10-12 來源:EEPW 收藏

        在這兩天的解讀過程中,筆者也在關注各方的聲音和信息,筆者稱其為美國打響“芯片戰爭”的宣戰書,是因為這次出口新規的內容跟以前所有美國管制措施都不同,它瞄準了中國半導體最致命的軟肋——人才。話不多說,先看圖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10/439011.htm

         

        圖片.png

         

        如果說限制高性能服務器和AI應用充其量是揚湯止沸,那么限制美國國籍人才參與到中國先進,就無異于釜底抽薪。雖然我們沒有實際統計過有多少美籍人士現在從事中國半導體產業,但僅從上市半導體公司今天在股市中的集體綠油油的表現就可以看得出來,此次美國對美籍人才的召回帶來多大的震撼。


        在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歷程中,因為當年改革開發的大方針,整個中國電子產業(除了國防和軍工航天)選擇了一條先走量再走質的穩步發展道路,這也就是類似聯想的貿工技三步走,只不過聯想沒有貫徹執行好三步走的方針罷了,但是中國電子產業并沒有放棄半導體。在壯大自己電子產業的同時,恰逢美國對日本發動的第一次芯片戰爭,由于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天然優勢和中美之間相對蜜月期的國際關系,中國在美國成功壓制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終端角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借助先進的美國技術先為自己培養了一批頗具國際競爭力的家電和ICT整機巨頭。當中國電子產業擁有了具有話語權的整機廠商之后,半導體的國產化自然而然就提上了發展的日程,在相對專用化的日本體系和倡導通用的美國體系中間,中國半導體站在了更符合潮流的通用這一邊,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借助大量美國專家特別是能流利進行漢語溝通的美籍華人專家的鼎力支持。


        半導體大抵是全世界產業鏈最國際化的產業了,發展到了如今,一顆小小的芯片可能在美國的EDA軟件平臺上,基于來自英國的處理器內核,容納了來自歐洲的模擬技術,電路部分源于以色列的IP,來自美國的模擬和電源模塊,從朝鮮半島走出來的存儲顆粒上運行著帶點咖喱味的OS和軟件,在中國臺灣的某個Fab里,用著日本的晶圓,荷蘭的光刻機和美國的蝕刻機臺和良率測試設備,生產成晶圓后飛到中國大陸某個封測廠進行最后的封裝和測試。

         圖片.png


        這樣一個分工細化到極致的,地球上最精密的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產業,現在被美國政府強制要求其高層次人才從中國撤離,頗有點當年蘇聯專家撤離的往事重現。在投身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國際人才中,擁有美國國籍的人才估計至少占據半壁江山,而這其中八成以上是美籍華人。跟當年撤離的蘇聯專家還略有不同的是,他們可能要離開的是自己創立或者貢獻了多年青春和熱血的故土,可能他們從沒想過自己會面臨如此糾結的選擇。

         

        目前看到的消息是,第一批受到波及的集中在領域,特別是幾個國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晶圓廠和存儲器企業,甚至一些剛剛投身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先進人才都不得不收拾行囊匆匆告別。我們無法預估這樣的大規模人才流失對中國的業有多大的沖擊,一個很明顯的歷史進程說明了,中國的半導體制造半壁江山是由這些海外華人和海外專家幫助中國企業硬生生的支撐起來的。

         

        其實不只是半導體制造領域很多美籍華人專家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發展體系結構,在半導體設計領域,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繁榮同樣離不開這些海外專家的成熟經驗和先進技術。十幾年前,筆者曾經有幸跟海峽對岸的同行深入溝通過中國當時IC設計產業的發展情況,很明顯感覺到一個問題,國內當時從事微電子特別是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校教師們,絕大多數都沒有參與過實際芯片的設計開發到流片的全過程,幾乎都是停留在EDA上的基礎設計階段,而那個時代國內擁有成功流片履歷的芯片設計師(除了部分重大專項和軍用、航天體系外),幾乎都是曾經留洋海外或者最起碼在國際芯片公司中國區參與過相關設計流程的。當然,并不是沒有國內成功的芯片設計者,但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用途的專用芯片,這其中又以當年的771所和華大系為代表??赡芎芏嗳瞬恢赖氖?,作為中興通訊的上級單位,771所是中國上世紀80-90年代芯片設計人才的“黃埔軍?!?,所以中興通訊真的沒有出色的芯片設計能力么?

         

        筆者的結論可能比較武斷,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年大量國內人才留美掌握了芯片設計經驗之后再回歸國內,打造了中國半導體在20世紀末開始的初創潮,并帶來中國芯片設計第一波的產業繁榮。其實不光芯片設計,從EDA到半導體制造再到半導體IP和半導體投資,那些海外華人對如今中國半導體產業繁榮的貢獻永遠不可磨滅。就在一年多前,某位肩負了國內EDA突圍希望的初創公司創始人還自信的表示,中國EDA一定會迎頭趕上,因為現在EDA行業的頂級專家里有一半以上會說中文。雖然目前這波人才禁令還沒波及到EDA,但未來如何誰也不知道……

         

        當然我們同樣不能忽略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貢獻,雖然從情理上他們是尋找可能更有施展空間的工作,但客觀上他們也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到今天提供了重要的貢獻。筆者翻看今天部分機構整理的A股半導體板塊上市公司高管美籍列表中,不乏一些非華裔美國友人的貢獻,但是現在……

         

        在國籍和工作二選一的面前,我們無法苛責那些即將離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友人和游子們,他們也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不過同時我們也呼吁國家能夠抓緊推出一些特別通道,讓那些可能在美國禁令面前選擇堅守的中國人快速恢復其中國國籍身份。

        圖片.png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美國這次的新規不做調整,那么未來還會有美國專家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服務,或者還會有部分美籍華人繼續將其經驗和技術帶回中國,但真正能幫助中國打贏跟美國之間的芯片戰爭所需要的,擁有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的頂尖人才,只可能是中國人,因為從目前全球半導體格局來看,能夠給美國半導體產業最致命威脅的,一定只可能是中國人。(PS大家可以好好查一下,TSMC的諸多高管和技術專家他們的國籍問題)

         

        除了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的頂尖人才將會被迫離開的問題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多家美國半導體制造企業已經中斷了國內的半導體制造合作(應用材料,Lam和KLA的駐中國客戶技術人員已經開始撤離),甚至那些美國和韓國企業在中國的晶圓廠都將面臨無法獲得先進設備的境遇(SK海力士官方公告已經表態,未來半年內可以繼續為在中國的晶圓廠增加先進工藝設備,但半年后一切都未可知)。從制造業開始,未來中國面臨的將是一場真正屬于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半導體“芯片戰爭”。

         

        下一部分,我們將從新規對這些國際大廠的中國工廠影響入手,跟大家深入分析這次新規從制造到設計帶來的整個產業鏈影響。

        圖片.png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志丹县| 饶河县| 连州市| 新河县| 措美县| 武强县| 顺昌县| 安乡县| 会泽县| 和田县| 徐水县| 常州市| 阿巴嘎旗| 衡南县| 吉安市| 绥滨县| 大同县| 清涧县| 禹城市| 无为县| 湟中县| 平利县| 罗田县| 内丘县| 息烽县| 姜堰市| 体育| 商水县| 丹凤县| 鄂托克旗| 玉林市| 玛沁县| 鄂托克前旗| 句容市| 武汉市| 合江县| 临桂县| 犍为县| 江达县|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