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駕乘——智能座艙進入“超越屏顯”時代
智能座艙是高度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人機交互解決方案,它允許駕駛員和乘客在車中通過語音助手、觸控屏、抬頭顯示等多種方式與車機系統發生交互,掌握實時行駛信息和在線資訊,并對車機下達指令。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正成為智能汽車產業鏈中越發重要的一環,優秀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從功能性的角度為用戶操控車輛提供便利,還可以增強用戶粘性。因而各大車企及相應技術供應商爭相布局。IDC認為,智能座艙市場將在未來5年維持快速增長,并將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駕乘體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04/433157.htm基于此,IDC對智能座艙未來5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總結:
● 車機將“超越屏顯”:隨著車用顯示屏的成本不斷下降,儀表盤、中控臺位置顯示屏或觸屏對機械部件的替代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車企已開始為消費者提供諸如多屏互動之類更進一步的服務,大大加強了座艙體系的整體性與科技感。此外,抬頭顯示技術的發展使車機信息的傳遞超越了顯示屏的局限,避免了駕駛員的目光離開路面,增加了駕駛的安全性。光波導技術的發展又大大縮小了AR HUD硬件的體積,使其在更多車型中的裝配成為可能。
● 車機將在人機交互的過程中采取更多主動:座艙內攝像頭的人臉識別功能(輔以座椅重力傳感器等套件)將使車機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駕駛者身份。這將允許車機在得到使用者授權的前提下記錄駕乘人員的多媒體使用習慣,從而基于車上人員的興趣及習慣主動選擇電臺、推薦導航路線、調節車內氛圍燈及顯示屏風格、調節座椅等。不僅意味著更具個性化的信息娛樂系統,更是車機系統從被動提供服務向主動與駕乘人員互動的轉變。
● 車機回應消費者操作的敏捷性將大幅提升:隨著汽車行業逐步走向智能化,車輛電子電器架構正逐步從分布式ECU架構向域集中式發展,座艙域內的芯片算力將得以整合。這一方面將提升座艙域算力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將允許車企部署更具整體性的解決方案,從而擴大互聯網大廠、AI科技公司在此領域的用武之地。智能座艙底層系統的運行速度將大幅提升。
● 車機與外部物聯網(IoT)的協同將進一步加深:未來5年隨著5G技術的發展及其服務生態體系的完善,汽車將逐漸成為物聯網內另一個智能終端。其與智能家居的協同將實現車輛到家前預先開(房間)燈、開空調、預熱烤箱等功能,與手機、電腦的協同將使其成為家與公司以外的“第三空間”,承擔辦公、娛樂場地的作用。甚至隨著車內傳感器的發展,車輛將具備監控駕乘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的能力,從成為“大健康”產業鏈中的一環。
智能座艙是汽車行業智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車輛逐步的智能化對半導體行業提出了新的需求。根據《IDC全球半導體應用預測(2022–2026)》,全球汽車領域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669.63億美元,2022-2026年復合增長率(CAGR)4.7%。其中,專用類芯片較多用于多媒體、通信、I/O設備,與智能座艙相關性更高,2022-2026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達到4.8%,漲勢明顯高于全球整體半導體市場2022-2026年復合增長率3.2%的市場整體平均情況。
IDC中國智能汽車領域研究經理王博指出,智能座艙的發展不僅將優化車內人員的駕乘體驗,還為進一步的增值服務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天然享有較高的品牌信任,因而在當今數據驅動的市場中潛力巨大。車企及其一線供應商應當抓緊這一機遇,加快推進內部業務數字化轉型。
IDC長期跟蹤中國智能汽車市場,研究范圍涵蓋未來出行、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座艙、新能源等。本研究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研究的一部分。如需進一步了解與此研究相關的信息或參與其它相關項目研究,請聯系IDC中國智能汽車領域研究經理王博(郵箱:buwang@idc.com)。
IDC更多智能汽車研究相關報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