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MIND」打造通用機器人AI,重塑機器人產業鏈
“作為新興科技產業,技術的進步能夠為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不斷注入動力,然而技術本身不是無根之木,成熟的產業鏈才是滿足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土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107/427142.htm7月22日,Vision China 2021 (北京)大會舉辦的“3D視覺與機器人”論壇,吸引了機器人行業各方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3D視覺與機器人在智能制造行業的應用。INDEMIND聯合創始人姜文應邀出席并發表了《打造通用機器人AI,重塑機器人產業鏈》主題演講。
姜文說到,在行業發展最初,機器人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同時機器人的功能性和效率差強人意是長期限制行業發展的三大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問題得到一定解決后,機器人行業也迎來了第一波熱潮。
不過當前的火熱還只是序幕,距離成熟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從現有市場來看,機器人的滲透率依然極低,以家用掃地機器人為例,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滲透不足0.5%,商用機器人更是仍有大量需求沒有得到充分認知,在價值明確的領域,如物流、巡防、工業等方向還有著巨大發掘空間。
同時,目前機器人品牌多為新興品牌,傳統品牌尚未涉足太深,隨著行業成熟,應用場景的逐漸明確,傳統品牌開始發力后,結合自有的銷售網絡優勢,將是機器人市場的主要增量來源。機器人行業增長路徑已經逐漸清晰,但發展依然未盡全力,看似矛盾其實還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隨著機器人市場不斷增長,產業鏈問題限制著整個行業的基本盤無法做大。目前大多數機器人企業從產品研發到落地往往需要涉足全產業鏈,大大延長落地周期,投入成本仍舊龐大,且應用方案的智能化表現較低。這些現實因素都在倒逼產業鏈走向成熟。” 姜文說到。
一個健全的產業鏈應該是分工明確的,INDEMIND從成立最初一直定位是行業最上游的AI技術供應商,致力于解決產業鏈最核心的問題。
INDEMIND基于行業領先的立體視覺技術,專為機器人開發了一套賦能機器人AI能力的底層操作系統INDEMIND OS ,可為機器人提供地圖構建、導航定位、路徑規劃、智能避障等機器人底層功能實現,以及上層交互決策邏輯執行。從單一到ALL IN ONE,INDEMIND致力于推動產業鏈標準化。
據了解,INDEMIND OS是以立體視覺技術為核心,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需求,可搭配其它不同的低成本傳感器,便能廣泛應用于家用&商用各類應用場景,并且具備工業級應用的可靠性、穩定性。這些優勢使得中小型機器人傳感器成本可下降70%,整機成本下降40%。
考慮到目前機器人企業的切實需求,INDEMIND以INDEMIND OS為基礎針對家用小型機器人和商用中大型機器人分別推出了INDEMIND RBN10和INDEMIND RBN100機器人AI解決方案,能夠為機器人企業節省6-9個月的產品研發時間,節省80%接近千萬級的研發成本。
姜文表示,對于目前的大多數機器人而言,智能化水平還停留在初始階段,智能表現僅僅只是一個基本的任務規劃,缺少智能決策能力,這也是當下機器人的通病。因此,智能化也一直作為INDEMIND的主要研發方向,經過多年積累,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尤其是自主研發的立體視覺技術能為機器人構建環境語義信息豐富的三維地圖,這與激光方案有著本質區別。
據了解,在實際的視頻案例演示中,搭載INDEMIND機器人AI方案的機器人依靠其獨有的決策智能模型,無論是底層功能實現還是上層交互邏輯執行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最后,姜文表示當下機器人進入高速發展期,大量自動駕駛和機器人企業都在向立體視覺轉型,這與INDMEIND一直以來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INDEMIND目前在已成熟的自然導航技術基礎上,已經開始更高一級的決策智能技術研發。而隨著現有產品的不斷部署,將為INDEMIND帶來海量的運行數據,不斷完善機器人的運行特性,還有著更低的邊界成本,最終不斷反哺自身,為行業帶來更低成本、更高性價比的機器人AI產品。
INDMEIND能夠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這與一支專業化、年輕化的研發團隊密不可分,目前公司員工50余人,核心研發人員占比80%,其中超過40%的人員擁有碩博學歷,研發主導人員均來自中科院、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英特爾研究院,在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研究和實踐經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