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市場發展加速器——應用為先,合力打造全生態信任
6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等多方面提出指導意見,為地方主管部門提供抓手,以此夯實我國區塊鏈發展基礎,加快技術應用規模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106/426235.htm從1024講話到十四五規劃將區塊鏈作為新興數字產業之一,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信任的基石熱度不減。但目前區塊鏈市場面臨著“核心技術亟待突破、融合應用尚不成熟、產業生態有待完善、人才儲備明顯短缺”等問題。IDC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整體支出為4.79億美元,市場規模亟待發展。
IDC始終認為,深耕區塊鏈剛需行業及場景,加速迭代并形成規模化發展是千頭萬緒中的關鍵一環。基于應用場景,IDC對區塊鏈研究作出如下分類:
IDC發現,當前區塊鏈市場尚未出現規模化應用有兩點主要原因:一方面,技術提供商需要通過多點項目制來協調創新與生存之間的平衡,在單一領域的持續加碼稍有不慎就會變為孤注一擲,因此很多領域的探索都淺嘗輒止;另一方面,技術發展初期區塊鏈接入節點有限,信任邊界未能完全打開,對于業務效率的提升也并不顯著,極大降低垂直領域服務商或終端用戶的積極性。因此,加快區塊鏈市場發展進程,需要市場對應用場景形成共識,多方協力集中突破。
短期來看
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數據共享、政務服務、存證取證、智慧城市等方向能夠充分發揮區塊鏈降本增效以及在數據流通中的功能特性,《指導意見》對于這6大場景的再次強調將帶動應用加速深化。淺層來說,通過智能合約實現的信息多方同步是供應鏈管理效率的提升。進一步來看,依托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形成鏈下信息與鏈上數據的深層錨定,構建從原料到消費的端到端可信任體系,是產品流轉周期效率的完善,是品牌推廣效率的進步;區塊鏈存取證是通過主動預防、訴源治理實現的信任效率的突破。
同時,“數據共享”、“一網通辦”、“智慧城市”場景下的數據互聯互通,實現了企業、政府機構、政企數據資源的流通共享,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增值服務及數字化轉型,降低社會基礎服務成本,帶動社會運行與發展效率。
IDC在今年的“區塊鏈+物聯網”以及“區塊鏈數字存證”研究中,已經看到優秀的創新廠商在賦能供應鏈管理以及司法存證方面的能力,市場已經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相信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能夠加速市場對區塊鏈的認知,驅動產業鏈的串連與生態的建設。
長期來看
充分撬動利好政策資源,對路徑尚未明晰的新業態、新場景開展探索:稅收優惠政策、生產要素保障、人才培養、開源生態建設等利好政策都將助力創新探索,有利于實現10年內“在各領域實現普遍應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企業和產業集群,產業生態體系趨于完善”的發展目標。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區塊鏈“元宇宙”的構想、新興的加密藝術場景都有潛力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
從2015年區塊鏈企業紛紛落地至今,5年有余的時間里,市場歷經起起伏伏,仍在場景探索落地中努力前行。由于區塊鏈技術的商業模式更加強調多方協作,需要各方對新型商業模式達成共識,技術發展的前期注定漫長。相信在《指導意見》下,區塊鏈先行者能夠重整行裝再出發,加速推動區塊鏈應用從試點到規模化的進程,真正構建機器信任的社會體系。
2021年IDC中國區塊鏈研究相關報告
更多IDC中國區塊鏈研究相關內容:
● 《IDC創新者:區塊鏈數字存證解決方案》報告正式發布
● 《IDC創新者:區塊鏈隱私保護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 中國區塊鏈市場概覽:場景應用加速深化,領頭產品仍待涌現
● 中國區塊鏈市場“扶搖直上”,IDC預測2024年支出規模有望突破25億美元
● 7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區塊鏈再添一筆
● IDC發布2021年中國區塊鏈市場10大預測
● 政策加持——區塊鏈技術重回風口,搶灘布局——BaaS市場格局初成
● IDC發布2021年全球區塊鏈市場10大預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