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能源發電和智能工廠,功率器件迎接新的挑戰
?光伏發電
2018年5月31日,國家三部委針對光伏產業下發新政策(簡稱“531新政”)。“531新政”之后,中國光伏產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取消補貼、平價上網,使中國內需面臨挑戰。另外,光伏逆變器的轉換效率已經很高,例如98%,這樣的背景下,光伏發電還有什么潛力可挖和創新空間?
于代輝先生稱,中國光伏產業在過去二十年間一步步從零走到世界領導地位,無論是市場還是生產廠商,都對半導體產品帶來很大的挑戰,主要是在功率密度方面。例如從98%到99%,僅僅一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就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從技術角度,英飛凌現在主要采用兩種方式。
第一,和客戶一起優化他們的系統。比如體積、功率密度,在傳統IGBT基礎上可以定制化,以優化系統的產出,降低成本。
第二,碳化硅是英飛凌和客戶聯合做系統開發的方向。因為碳化硅是未來趨勢,但因為不同領域、不同行業成熟度不一樣,太陽能應該是比較早成熟的行業,
此外,還有一些方式可以降低成本,例如運營。國家政策、市場規律的優化可以幫助太陽能產業更好地成長。比如污染,傳統電力企業的污染是不是可以折算到電價里,對太陽能產業的再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服務電能全價值鏈
英飛凌能夠覆蓋電能全價值鏈,從電能的產生、輸電、配電到用電,在更智能的電網、更智能和高效的新能源發電方面給城市來賦能。
英飛凌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迎接挑戰:一是客戶導向的市場行為,二是英飛凌的本行——繼續創新和推出業界更領先的產品和技術。
第一,以客戶為導向。以前英飛凌作為高科技公司比較注重生產導向,現在轉為客戶導向,主要體現在:①給客戶做定制化;②英飛凌的區域市場部以前是按產品來劃分,現在完全是按行業來劃分的;③做生態系統,與合作伙伴一起來做。此外還有其他形式,例如貼近本土的研發團隊拜訪客戶/與客戶溝通。
第二,繼續堅守原有的優勢——創新性的產品和技術。例如收購了德國Siltectra公司,該公司是在碳化硅方面有個專利的非常成熟的技術,將一片晶圓切成兩片,使晶圓產出雙倍的芯片數量。此外,還推出了更高功率密度和優化開關性能的1200V TRENCHSTOP?IGBT7和EC7二極管技術,適合工業驅動器應用。還有推出了基于IGBT5和.XT技術的PrimePACK模塊,可為風電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單機實現更多兆瓦的功率。最后,英飛凌也在加快研發碳化硅產品。
?智能工廠。
智能工廠相對于傳統的工業自動化來看有幾點區別:不僅是一個廠的高效自動化,是廠與廠的連接,廠與工業的連接,甚至廠與客戶的互動與連接。在發展過程中,有幾點挑戰:第一是高效,即用更少的能源生產更多的產品;第二是精準,需要用智能工廠來克服人類的缺陷;第三是互聯,一個工廠的智能是不行的,要達到工廠和工廠之間、工廠和客戶之間的互聯;最后一點是安全。
英飛凌的業務與這些需求高度吻合:第一高效,英飛凌有高功率密度、低損耗的功率器件來達到高效的目的;第二精準,英飛凌不僅有高效、可靠的工業器件,還有很完善的驅動解決方案,包括控制芯片。第三,數字安全可以在互聯和安全方面做很多事情。
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副總裁及工業功率控制事業部負責人 于代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