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G成果盤點 萬物互聯觸手可及
網絡試驗成果不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2/396041.htm12月10日,工信部正式對外確認,已經向三大運營商發放了5G系統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其中,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移動的2.6GHz、4.9GHz,為目前全球獨有,將擔負起中國獨有的5G頻段下生態圈的挑戰。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則獲得了目前國際上普遍選用的3.5GHz頻段。
移動運營商、基礎設施供應商和芯片解決方案供應商對于5G網絡的測試工作,則一直有序進行。早在中國移動獲得了2.6GHz 5G試驗頻率資源的消息流出前4天,英特爾與華為成功完成2.6GHz頻段基于3GPP Release 15標準9月份版本、SA架構的5G NR互操作性測試。該測試是全球首個2.6GHz頻段基于SA架構的5G互操作測試,該測試的完成是2.6GHz頻段5G NR產業成熟和大規模商用發展的關鍵里程碑。隨后在12月10日,高通與中興又宣布,雙方已經成功完成全球首個符合3GPP獨立組網規范的5G新空口數據連接,本次數據連接利用的正是2.6GHz 5G試驗頻段,在中國移動南方基地的實驗網中進行,并在今年12月6-8日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進行了演示。
另在3.5GHz頻段上,2018年2月,高通與華為已在3.5GHz頻段下,進行了5G NR UE和網絡之間的同步,控制和數據信道的測試。2018年6月,英特爾和愛立信攜手中國移動研究院及江蘇公司宣布,成功展示首個符合3GPP獨立組網(SA)標準的異廠商5G新空口(NR)互通,為5G新空口標準網絡的產業成熟加速。2018年9月,高通與大唐移動也又在3.5GHz頻段下完成5G新空口互操作性測試,測試中使用了大唐移動的基站和高通提供的原型用戶終端,采用基于3GPP R15標準的5G技術。
在2018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剛剛獲得5G試驗頻率資源的中國移動方面表示,要在全球規模最大的5G試驗網上,全面啟動面向商用的5G測試,推動2.6GHz和4.9GHz同步試驗。測試將在17個城市進行,包括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5個城市開展規模試驗,以及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的開展應用示范。中國聯通在2018年12月14日的5G終端戰略大會上宣布,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完全搭建好可以商用的5G網絡,而屆時將在北京、天津、上海、雄安、青島、杭州、南京、武漢、貴陽、成都、深圳、福州、鄭州、沈陽等16個城市開始試商用5G網絡。中國電信則于2018年12月18日,攜手華為在福建福州舉行了5G試驗網開通儀式,宣布福建首個SA(獨立組網)5G試驗網正式開通。
芯片已先行,5G終端觸手可及
在終端側,應用于5G網絡下的基帶芯片已經在2018年集體登場,華為在WMC2018上率先發布全球首款5G商用芯片巴龍5G01,支持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理論上可實現最高2.3Gbps的數據下載速率。2018年9月,華為的巴龍5000又與麒麟980一同登場,完整支持5G。

2018年8月15日,三星也正式宣布推出Exynos Modem 5100基帶,該產品是業內首款完全兼容3GPP Release 15規范、也就是最新5G NR新空口協議的基帶產品。支持Sub 6GHz中低頻以及mmWave高頻,向下兼容2G/3G/4G,成為2018年網絡支持能力最全面的基帶。
高通則將此前便已發布的X50 5G基帶,提供給大量的OEM廠商進行測試,幫助這些廠商可以更快的規劃自身的5G產品,X50 5G調制解調器芯片組,采用28nm工藝打造,峰值5Gbps,該芯片組支持千兆級速率以及28GHz毫米波頻段上的數據連接。在2018年10月22日的高通4G/5G峰會上,高通宣布包括小米、一加、HTC、HMD、OPPO、SONY等在內的19家OEM廠商將在采用X50在2019年推出5G手機。
英特爾也在2018年11月13日正式發布XMM 8160 5G調制解調器,可為手機、PC和寬帶接入網關等設備提供5G連接,將支持高達6Gbps的峰值速率,是市面上最新LTE調制解調器的3到6倍,同樣向下支持2G/3G/4G現有接入技術。同時還表示將會加速該款調制解調器的進度,將發布日期提前半年以上,預計會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

芯片的先行,也意味著5G終端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2018年9月28日,摩托羅拉發布了全球首款5G手機Moto Z3,該手機可在明年通過搭載5G模塊來實現對5G網絡的支持。2018年10月29日,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全球首款商用5G終端正式亮相,AT&T為配合5G服務的開展,發布了昵稱為“冰球”,由網件出品的夜鷹移動熱點路由器。該終端的5G套餐合約售價為500美元,每月花費70美元可享有15GB流量。

在2018年底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中,各手機品牌的5G手機便已經集體亮相。中國移動率先亮相了5G試驗終端產品“先行者一號”,能夠實現對于5G多種頻段的支持,擁有下行高達2Gbps、上行1Gbps的峰值速率,時延低至20ms,支持WiGig 60GHz毫米波的網絡性能。與此同時,小米、一加、OPPO、vivo、中興的5G測試手機也紛紛在中國移動的5G手機展臺亮相,其中包括了小米MIX 3 5G版、Find X 5G 樣機、NEX 5G樣機等機型。同時,還有中興的CPE產品和HMD的5G熱點產品。
期待殺手級應用降臨
然而,盡管5G已經觸手可及,但誰是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卻是一個在2018年還無法獲得答案的謎題。眾所周知,3G時代,iPhone擠掉諾基亞,一躍成為了智能手機的絕對老大,所帶來的商業價值一直持續到今天。4G時代,微信、LINE這樣的應用讓運營商的語音和短信甚至淪為廣告推銷的工具。那么,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又在哪里呢?
答案也需在2019年才有望看到些許苗頭,甚至要等到2022-2023年,5G在遠程醫療、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駕駛、智慧工業等多個行業全面應用后,殺手級應用才能露出真容。不過,在2018年,大家對于5G時代殺手級應用的看法已經開始各抒己見。
例如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網絡平臺事業部總經理Sandra Rivera就認為5G會在零售、工業、交通、娛樂及視頻消費、安防這五種應用場景產生明顯增量。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網絡平臺事業部5G網絡設施部門總經理林怡顏個人推測5G+AI+邊緣云是最有爆炸性的組合。諾基亞全球5G市場負責人Jane Ryggard認為“整合性、體驗式的用戶體驗才是真正殺手級的應用。”FCC委員Brendan Carr表示,應該把5G網絡的廣告詞設計為“吃雞網絡”,5G將讓游戲體驗發生重大變革。一些電信運營商的人士認為,在5G的初始階段,VR/AR業務將有望成為第一受益者,將成為未來5G業務開展和用戶推廣的必爭之地。
此外,5G的連接性,還將可以獲取更多的數據,目前的解決方案所能收集的數據卻僅為全部數據的10%,而通過5G網絡可以發掘更多的數據。通過由5G基礎設施支持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將可在多種架構的邊緣支持視覺智能,可以處理包括交通管理、智能停車、車牌識別和行人識別在內的各種事務,另外90%的數據,將具有巨大的深度挖掘價值。
2019,5G網絡將開啟試商用,更多應用的部署落地,會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