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的NB-IoT和勢頭很猛的LoRa,誰才是物聯網的主流選擇?
12月3日消息,數據顯示:預計在2022 年全球 LPWAN(低功耗廣域網)市場的價值將會提升至 460 億美元以上。而NB-IoT和LoRa作為LPWAN技術的代表,近兩年變得炙手可熱,且被常常拿來比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2/395209.htm由于去年底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在征求意見稿中提到:470-510MHz頻段限單頻點使用,不能用于組網應用。這一度被認為LoRa遭封殺。但,在物聯網領域NB-IoT并不會一枝獨秀,從最近發展的情況來看,LoRa反倒發展更猛。
那么,春風得意的NB-IoT和勢頭很猛的LoRa到底誰會是主流選擇呢?
NB-IoT與 LoRa難分伯仲
作為低功耗廣域網領域的代表,NB-IoT和LoRa都屬于遠距離傳輸技術,難分伯仲。
有測試顯示:在一般的空曠環境下,30dBm功率、433MHz頻段的LoRa通信穩定距離可在5km以上;NB-IoT信號覆蓋范圍取決于其基站密度和鏈路預算,一般通信穩定距離可以達到15km。
在網絡方面,NB-IoT采用的是運營商統一部署覆蓋全國的網絡,因此在網絡覆蓋范圍上NB-IoT更優,其覆蓋范圍可延長至18-21公里,高于LoRa提供的12-15公里覆蓋范圍。但由于LoRa屬于企業自建網,可以自主把握控制,且覆蓋范圍在所有地區都保持相對穩定。
在成本方面,用戶去承租運營商的NB-IoT網絡和模組,雖然運營商有補貼,但目前NB-IoT成本大約比LoRa高20~30%。因此,LoRa具有成本優勢,在前期有利于政企客戶低成本靈活部署。
在頻段使用方面,NB-loT工作是授權頻譜,LoRaLoRa工作在1GHz以下的非授權頻段,只能在某些制定頻段工作。在終端電池方面,LoRa相比NB-IoT可以實現更長時間的電池續航。
從目前應用領域來看,NB-IoT主要應用于電表、金融POS、工業設備等對傳輸速率、通信頻率、傳輸時延有較高要求的高質量業務;而LoRa則在于農業、物流等低成本、定位精準的場景更擅長。
NB-IoT擁有官方背書 發展春風得意
在國內,NB-IoT雖然起步晚,但是有官方背書,后來者居上,有正規軍的味道。目前三大運營商總計已部署了80多萬臺NB-IoT 基站,并在一些省市進行了商業化應用。
今年9月,中國聯通NB-IoT通信模塊項目結果出爐,據悉這次采購規模量為300萬片,限價35元/片,35元的價格引起轟動。與去年規模50萬片,有“宇宙第一標”之稱的中國電信NB-IoT招標相比,中國聯通的這次招標規模更大、價格更低、供應商更多。
據了解,今年517期間,中國聯通宣布已經完成了30萬個NB-IoT基站升級工作,已實現物聯網全國覆蓋。目標到2018年底,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3億個,這其中NB-IoT占據絕對主導。
2018年11月中國移動發布公告,將集采8-10款NB單模模組產品,總采購量不超過500萬片。此次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移動并沒有限價,也沒有規定最終要幾家企業中標。目前,中國移動已實現348個城市NB-IoT連續覆蓋和全面商用,年內將實現全國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
同時,2018年中國移動有20億的物聯網專項補貼,希望能夠帶動終端成本進一步降低,加快推動產業終端側的成熟。其中,10億是專門為NB-IoT準備,最高補貼率可以到達80%。還推出了20元和40元兩檔NB-IoT套餐,希望滿足不同的行業客戶對網絡的需求。
而中國電信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網絡,建成NB-IoT基站超過40余萬個,實現城鄉全覆蓋,承載1億物聯網連接。在資費方面,中國電信2018年6月20日發布了NB-IoT業務套餐,該資費套餐是按照“連接次數”計費,套餐內規定一定的連接數,超出套餐外的連接次數部分另行收費。
LoRa勢頭猛起來
當然,在物聯網領域,NB-IoT并不會一枝獨秀,LoRa開始日漸崛起,發展勢頭猛起來。目前全球有52個運營商正在部署LoRa網絡,這些網絡遍及美國、加拿大、巴西、中國、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在超過100個國家在進行試點。
在國內,2017年12月13日,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發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在滿足傳輸數據時,其發射機單次工作時間不超過5秒的條件下,470-510MHz頻段可作為民用無線電計量儀表使用頻段。限單頻點使用,不能用于組網應用。
而中國LoRa應用聯盟使用470-518MHz,因此,《征求意見稿》的出臺,難免會被認為是在針對、封殺LoRa。
不過,2018年11月28日,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在認真梳理分析反饋意見建議,并與相關單位協調和溝通基礎上,參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國際使用和管理情況,依據我國無線電管理法律法規和相關行業管理規定,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完善和修改。并再次公開征求意見,如有意見建議,請于2018年12月27日前反饋。
這或許意味著轉機的出現,至少是政策層面有松動跡象。
盡管如此,絲毫不妨礙LoRa的生態隊伍的壯大。2016年1月28日中國LoRa應用聯盟成立,如今已有超過1100家合作伙伴。同時,騰訊、阿里、廣電、鐵塔以及中國聯通都在部署LoRa網。
比如騰訊在深圳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一個LoRaWAN網絡,為各種物聯網應用和終端用戶,提供從設備、邊緣到云端的LoRaWAN一體化解決方案。
此前,阿里云IoT宣布啟動“達爾文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包括平臺、芯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全面推動廣域物聯網技術LoRa的覆蓋與普及,實現讓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LoRa網絡的普惠連接,交付給企業一張自有可控的物聯網。
今年8月中國鐵塔發布公告稱將為阿里巴巴的物聯網建設提供遍布全國的站址資源支撐服務。這也說明中國鐵塔向LoRa伸出手。
在2018杭州云棲大會上,北京歌華有線、東方明珠、華數傳媒、四川廣電網絡與阿里云IoT聯合宣布,在LoRa網絡和物聯網服務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雙方將依托頻譜資源、物聯網全鏈路資源,快速、低成本地搭建物聯網絡。
除了有企業,還有運營商中國聯通的加持。今年4月,中國聯通發布首個全國級的Lora平臺,這是由中國聯通、Semtech和中興克拉合作完成,在此之前中國聯通在寧波等城市發布了基于Lora的城域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