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計算瓶頸 華為智能計算敲開智能世界大門
技術不斷前進的腳步,已經讓很多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消失。比如,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你所使用的電腦硬盤排序總是從C盤開始,而不是A盤B盤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1/394611.htm這還要從計算機剛剛誕生時說起,那時候的計算機并沒有硬盤,數據存儲主要靠軟盤。A盤和B盤是給軟盤驅動器留的位置,其中A盤是給3.5英寸軟盤預留的,B盤是給5.3英寸軟盤預留的;后來隨著硬盤的使用,就按照順序從C盤開始命名。盡管現在軟盤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盤符的命名規則并沒有因此改變。
這個小例子只是技術變遷的一個小小縮影,在過去數十年,新技術不斷涌現所帶來的變革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如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術的加速普及,正在開啟新一輪的變革。面對這場變革,單就算力而言,現有的計算架構已經無法提供AI應用所需要的計算量,整個行業都需要在計算架構上不斷地突破和創新。
在日前的2018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博覽會上,華為中國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萬志就表示:“要解決人工智能‘輝煌’與‘冷靜’之間的巨大落差,開創未來,我們要從AI算力、算法模型、產業門檻這三個方面進行主動的變革。”為此,華為推出了智能計算AI發展戰略:投資基礎研究、打造全棧方案、投資開放生態、解決方案增強、內部效率提升;進而幫助企業從數字化時代邁向智能時代。

智能時代的腳步越來越近 傳統計算架構亟待升級
如今,包含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新技術正在各行各業加速普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正在或者即將邁進智能時代。在新的智能時代,新技術也將融入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將改造人類本身。
在萬志看來,這種變革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1、產業結構將通過跨界整合實現全面升級,2、城市形態將變得更加立體和高效,3、生活方式將會變得更加自由,體驗也會更加智能,4、世界科技格局將發生改變。
不過,要實現上述轉變并非易事,作為人工智能賴以發展的基礎,算力正在面臨來自數據爆炸式增長所帶來的挑戰:
1、數據的爆炸式增長需要計算架構實現質的飛躍。來自IDC的預測顯示,到2025年,全球大數據將擴展至163ZB,相當于2016年所產生16.1ZB數據的十倍。在量變引發的質變下,傳統計算架構已經無法滿足數據增長的需求。
2、數據的來源更加多樣化,計算將無處不在。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讓邊緣計算迅速崛起,隨著無人駕駛、智慧醫療等的快速發展,計算將從云端到邊緣、無處不在。
3、企業對于數據的實時計算要求將越來越高。過去,數據的作用主要是存儲和記錄;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數據的作用開始轉向分析和輔助決策,因此數據對于實時計算的需求越來越明顯。
為了應對上述種種挑戰,傳統計算架構的升級已經迫在眉睫,只有通過算力、算法等的變革,才能更好地開展數據的計算、分析和處理,從而支撐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
為了應對人工智能發展給計算架構帶來的挑戰,華為的智能計算戰略基本上涵蓋了從芯片研發到全棧解決方案的各個層面,并兼顧了開放生態和全場景的AI應用落地,從而加速“普惠AI”的推進。
就在不久前的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展現了自身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在芯片層取得的全新突破:既有為AI芯片獨創的達芬奇架構,也有針對集中高密計算和邊緣計算的昇騰910和昇騰310。
而在智能計算領域,華為已經實現了在算、傳、存、管的全方面布局。在計算層面,華為有基于ARM架構的100%的國產CPU芯片Hi1612、Hi1616、Hi1620;在傳輸網絡層面,華為有Hi1822的智能網絡芯片;在智能存儲層面,華為有基于Hi1812芯片的存儲智能控制器;在智能計算服務器管理層面,華為的Hi1710已經可以做到智能自控、主動預防的智慧管理。
在智能芯片的基礎上,從邊緣計算小站到核心昆侖小機,華為已經構建起智能計算的全棧AI方案。不僅如此,華為在2017年發布的面向AI應用的下一代智能云硬件平臺Atlas的基礎上,還會陸續推出系列化面向全棧全場景AI的云硬件平臺,以實現從數據中心到企業AI應用再到邊緣的智能化。
萬志表示,自2017年華為面向全球發布無邊界計算的戰略以來,已經在產品規劃和落地上實現了三大突破:
首先,打破CPU邊界。華為通過發力芯片和加速部件,針對各個應用來優化加速整個系統;同時通過服務器智能的能力,讓企業客戶更加便捷的使用、維護、管理服務器資源。
其次,打破服務器邊界。一方面,華為通過將異構資源池化,從公有云到私有云,實現資源的協同使用;另一方面,華為已經具備提供整理解決方案的能力,可以幫助客戶優化能耗、降低維護成本。通過在這兩方面的投入,華為打破了服務器的邊界,從服務器智能逐漸延伸到數據中心智能。
第三,打破數據中心邊界。面對來自邊緣計算的需求增長,華為開始從中心智能向邊緣智能展開,讓邊緣具備更強的計算能力,從而實現云和邊的協同。
從數字化到智能化 智能計算為企業轉型注入新動力
在新技術應用和普及的推動下,數字化浪潮已經席卷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不管是主動求變還是被裹挾著前行,數字化轉型都是企業尋求發展和變革的必然選擇。在此過程中,企業已經開始尋求通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從數字化逐步向智能化邁進。為此,華為智能計算著重從三個方面出發,為企業提供基礎支撐。
首先,對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華為基于全新AI芯片打造的智能服務器為企業帶來了更高效、更敏捷的計算能力,進而通過智能計算調配,讓企業的業務流程更加通暢運行;
其次,全面提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為了幫助企業從封閉系統走向開放融合,華為通過幫助企業上云,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讓多個部門高效聯動工作,從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第三,推動從云計算到邊緣計算的全面融合。隨著IoT、5G時代的到來,華為已經具備了提供從邊緣到數據中心的智能互聯與智能協同計算,以滿足千億設備的互聯互動,打造真正的智慧物聯時代。
眾所周知,在企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變革中,他們在選擇合作伙伴時,不僅僅需要考察伙伴在產品、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更要考量伙伴在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上的綜合能力。對于華為來說,除了要在智能計算的基礎上,構建能夠服務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ICT解決方案,還必須借助生態伙伴的力量,為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
為此,華為在全球已經建設了16個OpenLab,其中面向垂直行業客戶建設了9個OpenLab。在這些開放實驗室中,華為通過與合作伙伴進行合作開發、集成驗證、二次開發遠程技術支持等聯合創新,正在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競爭力的行業ICT解決方案和服務,從而幫助這些企業邁向智能化時代。
結束語:在計算力已經成為AI發展重要基礎的今天,不管是已經具備滿足端、邊、云等全場景下AI計算需求能力的華為智能計算平臺,還是在此基礎上構建的華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都是為了達成“普惠AI”的目標,并直指華為公司的愿景與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