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等待迎接未來 告訴你5G究竟有多快?
從賽場上奔跑的身姿,到引擎內旋轉的飛輪,再到光纜內穿梭的粒子,人類對于速度的追求從未停止。通訊行業更是如此,過去的10年時間,手機的網速單位從“KB/s”進化至“MB/s”,我們的習慣也從手機刷WAP變為手機看直播,如今4G網絡的千兆級速率還未普及,但更快的5G網絡已經上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9322.htm6月15日,3GPP全會批準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標志著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而業內幾乎已經達成了共識,我們最快在2019年就將迎來5G的商用。

那么問題來了,5G網速究竟有多快呢?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既有的實驗已經給了我們答案。根據高通在舊金山進行的網絡模擬實驗,5G網絡的下行速率均值達到了1.4Gbps,相比于4G網絡71Mbps的均值速率實現近20倍的增益,而時延均值也從115毫秒降至4.9毫秒,響應提速近23倍。
可見相比于4G,5G快的很明顯,但數據上的“快”映射到我們的生活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改變?筆者從三個層面幫助大家解讀,即高速率、大容量以及低時延。

高速率:相較4G網絡初期實現的100Mbps的峰值速率,5G的理論值將達到5Gbps甚至是10Gbps,將會是4G網絡的50-100倍,這樣的速率幾乎可以忽略“本地”與“云端”的差別,保障移動辦公、即時會議等場景的體驗。更為重要的是,5G的高速率完全可以滿足4K、VR等高解析度的媒體傳輸需求,使得更具沉浸感的VR直播成為可能。同時高速率下5G通訊的往返延遲極低,徹底消除VR使用中由時延所帶來的眩暈感,從而真正提升移動終端的VR體驗。
大容量:由于高頻譜資源的引入以及大規模MIMO技術的支持,5G網絡的容量相比于現在將提升數十倍,這意味著基站可以同時為更多終端提供服務。在用戶密度極高的信號重災區,即使上萬人集中通訊,5G也可以滿足每個人對高速網絡的需求,不會出現有信號卻上不了網的情況。

低時延:5G網絡有著低至1毫秒的延遲,更低的時延意味著更及時的響應。這一特性對于無人駕駛、應急事故處理等場景意義重大。以無人駕駛為例,目前的方案多依靠傳感器技術實現,車輛根據環境進行被動式操作,難免出現一些事故。而當5G技術運用其中時,由于極低的時延,車和車之間可以進行最為及時的通訊,從而主動規劃行駛線路,根據突發情況作出最及時的處理,更加智能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