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20天暴跌1600億,富士康如何淪為中國最慘獨角獸?
然而,問題似乎遠沒有這么簡單,對于一家制造業企業來說,富士康所能夠炒作的題材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那么多,大家在對獨角獸的憧憬過去之后,將會將目光逐漸集中到富士康真正的核心業務上來,作為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也幾乎是雇傭工人最多的企業之一了,2010年富士康員工的連環跳樓事件讓富士康披上血汗工廠的招牌,所以富士康關于員工的問題,可以說是富士康最核心的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6/382468.htm
6月11日,財聯社發布消息稱,富士康員工在深圳富士康工廠區張貼《致富士康員工的公開信》,內稱富士康僅按照員工底薪的5%繳納住房公積金,導致員工一年至少損失1000元,要求富士康足額繳納公積金并提高薪資以跟上房租的漲幅。公開信的起因是萬科進駐富士康龍華工廠北門的清湖新村進行改造,員工預計城中村房租將翻2-3倍。
6月24日,鳳凰科技發布報道稱《富士康iPhone生產線自動化進展太緩,所以無法遵守中國的加班條例?》雖然報道中并沒有明確說富士康的機器人到底生產出來多少,但是我們看到富士康工業機器人產量和產能的下降就很能說明問題,因為大家要知道富士康本身也是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企業,如果連自己生產的機器人都沒辦法來降低自己的成本的話,那么富士康的問題估計就沒有那么簡單了。
我們仔細分析,富士康其實代表了中國一系列制造業企業的問題,雖然現在的中國制造業企業都紛紛打出了工業互聯網,乃至于物聯網的招牌,但是真正的轉型道路還是非常的漫長,僅以富士康為例,作為最大的制造業代工企業,富士康每年真正投入研發的資金所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只有2%左右,難以真正實現科技對于勞動的替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富士康依然難以擺脫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帽子。

但是,市場留給富士康們的時間并不多了,龍華廠區富士康員工要求加薪以跟上房租漲幅的消息其實已經很能說明問題,這就是富士康這樣類型的加工制造業企業其利潤的主要來源依然是來自于對員工特別是廉價勞動力的應用。然而,問題來了,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在不斷的消退,60年代、70年代的嬰兒潮退去之后,富士康所面臨的人工成本將會迅速上升,支撐起低價位工資的產業后備軍群體正在快速銳減。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租房成本等剛性成本的快速攀升,讓工人的收入越來越難以滿足支出的需求,一方面是企業并不豐厚的利潤率,這個利潤率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工人廉價的勞動所賺取,另一方面則是工人日益上漲的工資需求,此消彼長之下,富士康轉型的危機其實真的不容小覷。

從基本面來看,支撐一個公司股價的最核心動力是這個公司的盈利能力及預期,而不是虛無縹緲的市夢率,從資本市場的走勢可以看出來,其實市場已經不再相信故事,而富士康如果真的要拿長期利潤說話,那么現在的這種模式和轉型速度估計真的難以給市場一個合理的交代了。所有人都希望中國的獨角獸可以真正成為優秀的公司,而富士康的優秀到卓越之路還有很長很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