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的低價“征途”
人工智能落地到終端,并沒有如很多人設想的那樣“高大”,一方面掣肘于核心技術,一方面又要滿足市場的高性價比要求。價格戰還是各類企業所不可避免的“征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6/381756.htm
沒有情懷的智能音箱?
在智能音箱價格戰愈演愈烈的當下,還沒有哪家企業能夠沖出低價的樊籠,以高質贏得市場份額,蘋果不能,百度也不能。
盡管是忠實果粉,HomePod高達350美元的售價也讓人望而卻步。對比來看,谷歌主打智能音箱“Google Home”售價129美元,不到HomePod的一半,而亞馬遜Echo售價99.99美元,不到HomePod三分之一。
百度“渡鴉 raven H”的售價一度達1699元,在去年底上線接受預定時,阿里已經推出了“天貓精靈”,小米也推出了“小愛音箱”,各個款系售價都很低廉,幾十到幾百元不等。
市場最終給出了答案,國外市場上,亞馬遜和谷歌的音箱最為暢銷,HomePod今年第一季度只銷售出60萬臺,而渡鴉raven H也沒有因其中控大腦的定位讓市場買單,產量從十萬降到一萬,同時期的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月售幾萬臺。
在渡鴉raven H上栽了跟頭,錯失了入局良機的百度,分別在今年3月和近日推出了帶屏智能音效“小度在家”,以及“小度音箱”,售價分別為599元和89元。低于天貓精靈和小愛音箱的價格,可見百度加入價格戰的決心。
為什么智能音箱市場必須以價格戰的方式呈現,鮮有人為蘋果HomePod和渡鴉raven H的音質情懷,以及未來理想買單呢?需要從產品自身、消費者心理,以及最初發明者的定位來說。
首先,從音箱產品本身來看,并非創新,好音質音箱也從來不缺,價格較貴卻是品質體驗。對于非專業生產音箱的科技公司來說,再主打好的音質也難以達到專業級別。而被賦予智能定義之后,是增加了產品的賣點,但如果把尚未突破語音語義技術瓶頸的語音助手硬加“智能中控”的定義,難免被懷疑真實性。
其次,從消費者心理來說,即使是蘋果HomePod,兩千多元的售價也并不是不能接受,但問題是,國內在智能家居上的認知和普及度都還比較低,沒有形成使用習慣,家庭智能化改造也需要一定的費用投入。因此,大部分家庭對于智能音箱的消費還是在語音層面,智能中控的設想在大部分消費者心理層面還很遙遠。而如果僅作為語音交互,花幾十幾百圖新鮮有人買單,上千元的大筆支出很難撬動。
此外,發明者對于產品的定位非常重要,智能手機市場最初的高端定位也是由發明者三星、蘋果等廠商決定,而智能音箱的發明者亞馬遜從最初設計,到產品進入市場,都沒有將其定位為高端家居產品,后來追隨者想要改變這一定位,非常困難。
硝煙漸起 質優價廉的智能汽車如何收回成本?
事實上,價格戰不僅僅是在家居小件,很多大件的智能產品也開啟了價格圈地戰爭。
首當其沖的是智能汽車。雖然落地沒有音箱成熟,但硝煙味依然漸濃。
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夏珩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車輛目標價格是補貼完10萬元左右。盡管價格極低,但小鵬汽車對標的性能卻是特斯拉。在2018消費電子展上,小鵬汽車發布了2.0版量產車型,新車命名為G3,為A級智能電動SUV。
在自動駕駛性能上,小鵬汽車G3配備有2.5級自動駕駛,配置了雙目前向攝像頭、雙目側向攝像頭、四個環視攝像頭、三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和兩個艙內智能攝像頭,一共25個智能感應設備隱秘嵌入流動的整車線條中,支持車輛實現自動駕駛。
小鵬汽車的“質優價廉”并不是孤例。
今年3月,云度新能源董事總經理劉心文發布了2018年度戰略計劃,隨著新品π3的上市,公司最終定下π1和π3兩款產品沖擊三萬五千輛年度銷售目標計劃。π3的終端售價為10.98萬-12.58萬元(補貼后價格),而π1的補貼后價格更是低至7.99-10.78萬元。
如此低廉的價格下,并不影響其實現智能化的決心。在π1和π3上,輔助駕駛系統將逐步得到應用,而L3級全套輔助駕駛系統將在π7上得到全部應用。據了解,云度π7將于2019年正式投放市場。
不同于智能音箱,智能汽車在硬件上的成本非常高,產品價格很可能只能覆蓋硬件部分,連前期的研發成本都很難收回。
所以,和傳統汽車一次性消費不同,未來智能汽車的消費模式很有可能是“兩部收費”,買硬件是初始收費,后期軟件和服務也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如給用戶提供停車服務、充電服務、保險服務等。
評論